为“隐蔽的上帝”,意味着‘上帝已死’。”
“他们将成为完全的俗人。”
盖里斯说着这话的时候,并不沮丧。
事实上在阿尔乔斯听来,盖里斯在雨中说着这话的时候,话语还颇为兴奋,似乎有许多期待。
“但那不一定是好的,因为整个世界都可能沦为被占有的对象,人也一样可以被其他人占有、奴役。”
“这种世俗化,可能会被拜物教抓住可乘之机,然后被冒名顶替,成为拜物教的假名。”
盖里斯又在说着阿尔乔斯一时半会儿,所不能理解的词汇了。
雨越来越小,山顶也快要到了,盖里斯紧接着又说道:
“还有一种世俗化,则是另外一回事。”
“俗人们渴慕属灵的生活,但教会关上了自己的大门,将俗人们拒之门外,又肆意的盘剥俗人。”
“因而,俗人们要求简化圣事,要求打破教士们对圣事的垄断。”
“他们并非不虔诚,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太过神圣,太过虔诚。以至于教士们敝帚自珍,若是被俗人们分走了权柄,他们又如何自处?”
“但最终,天主之言是从俗人们的口中发出的,是从穷人们口中发出的。”
“接受过教育的俗人们,作为平信徒他们开创了自己的教会。”
“他们的生活被圣化了,成为了自己的王者。”
“当所有的俗人,都成为教会的一份子的时候,教会也就成了俗人的教会。”
“宗教也就被世俗化了。”
凡能克制自己肉体、统驭自己灵魂,不让自己沉溺于私欲偏情的,就是自己的主人,他可被称为王,因为他能自律!他是自由及独立的,不让自己被有罪的奴役束缚!】
——《盖里斯言第一卷节选。
很多后世的中国人,都未考虑过一个问题:欧美的法学精神,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诞生的?
除去那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传统,欧美的法学精神一个重要源头,那就是基督教教义与教会法。
基督教教义:基督教将自然法的概念与神圣法结合,提出了法律源于上帝的意志这一理念。
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发展了自然法理论,认为人类的法律应反映神的道德法则,并且上帝的意志高于一切人类法律。
可以说,自然法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西方的法律哲学,特别是在伦理、正义、权利等方面。
教会法:中世纪时期,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具有强大的宗教和政治影响力。
教会法发展出一套复杂的法律体系,处理宗教事务和部分世俗事务,成为许多欧洲国家法律的蓝本,尤其是在婚姻、继承、道德问题等领域。
同样可以说教会法为现代欧洲法治精神中的权威性、正当程序提供了早期形式。
基督教的十诫,更是成了诸多立法的依据以及思想源流。
一、崇敬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二、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三、守瞻礼之日。
四、孝敬父母。
五、毋杀人。
六、毋行邪淫。
七、毋偷盗。
八、毋妄证。
九、毋愿他人妻。
十、毋贪他人财物。
可以说,很多时候,是法律明确了宗教诫命的细节,是俗人们走进了原本并不涉及的领域,从教士们手中夺来了解答世界的权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的教义作为要素之一,成就了欧美现代的世俗法律,又藉由欧美国家的强势,将自己的思想传遍了全球。
以至于所谓的现代化、必然包含一部分西方化、又必然包含一部分基督教思想。
世界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谁主谁次呢?
盖里斯回答不了那个问题,他只知道这次的朝圣爬山,已经快要到终点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再度对身旁的阿尔乔斯说道:“那两种世俗化,并非什么水火不容的,事实上它们会同时发生,也会彼此交融,最后诞生各种奇奇怪怪的结果。”
天空中的雨滴终于停下,乌云渐渐裂开,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
回首望向山下的平原,便能见到光线从破碎的云层中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穿透苍穹,直直落向大地,照亮了原野!也同样照亮了约旦河畔的战场。
每一束光芒,都似乎能够洗净大地上的尘埃以及那世俗的罪。
而在盖里斯的面前,其中一道光柱,璀璨如天堂的启示,落在盖里斯他们眼前的修道院上。
这座石砌的建筑,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
雨后的水滴,挂在修道院的拱窗和屋檐上,晶莹剔透,这些天使洒下的泪珠,在光柱中闪耀出万千流转的光彩。
正可谓苦尽甘来、雨过天晴,便是盖里斯都开朗了不少。
沿着塔博尔山的小道,穿过飘着薄雾的山坡,修道院就建这宽阔的峭壁顶上。
这座圣玛柯维娅修道院,有着高耸的围墙与哨塔,墙头上甚至还有人巡逻。
说是修道院,但这里却分明是一座易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