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内易如反掌。
嗢末人以弓箭、长枪对敌,而陇右军则是以外围长枪、刀牌,内线弓弩招呼。
一时间竟然将左右两段城墙上的嗢末人打得抬不起头来,而正面的嗢末人更是从原本占据坍塌城墙高地,被陇右军推入城内。
相比较虎背熊腰,严守纪律的陇右军,嗢末军更像是穿上甲胄的猴子,消瘦得撑不起甲胄。
两军对阵,长枪碰撞间,手持丈三长枪的陇右军,对阵持枪九尺的嗢末军,即便长枪没有碰撞,也能先一步捅穿他们的面颊。
嗢末人的打法五花八门,而陇右军的打法却显得十分笨重。
以堂堂之阵,长枪如丛戳去,如丛收来,向前推动,无往不利。
只是交锋两刻钟不到,嗢末军就彻底从豁口败入城内。
进入城内之后,陇右军内的弓弩手切换为长枪,结阵向左右两边城墙杀去。
他们在马道上结阵,将嗢末人从马道上推走,坠落城下不可计数。
“陇右的刘节帅杀来了!帮忙啊!!”
城内的番民见到三辰旗,比见到他们曾经的信仰还要激动。
他们为陇右军引路,恨不得亲自提刀杀死几个嗢末人。
在他们的引路下,陇右军有序分散,以队为单位,每五十人沿着各条巷子突袭干道上的嗢末人,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在此情况下,嗢末虽然还有两千余甲兵,但颓势已显,败亡不过朝夕之间。
与此同时,刘继隆他们走入城内,登上了城楼。
李商隐眼见吐蕃人与陇右军那团结的模样,当即感叹道:
“这世间果然如节帅所说,兴亡无非都是百姓受苦。”
“百姓若是同仇敌忾,些许嗢末贼寇,不过跳梁小丑罢了!”
在此之前,李商隐不敢相信,番汉百年仇恨间,番人竟然会帮着汉人收拾其他人。
哪怕他在陇右已经感受到了番汉团结的力量,但他始终认为那是番人被打服了才会这般。
可如今来看,昌松番人与绝大部分陇右军都不相熟,如今却能同仇敌忾,可见刘继隆说的很对。
“不管番人还是汉人,无非都是遭受盘剥的可怜人罢了。”
“他们所求不多,只是希望能吃口饱饭,不受官吏盘剥而已。”
刘继隆望着昌松番人与陇右军同仇敌忾的场景,心里无比欣慰。
如何化解河陇番汉百年矛盾?
文化认同是最强的手段,但在此之前,还得消除双方间隙。
嗢末与回鹘的入侵,就是消除双方间隙的最好机会。
只有让凉州的吐蕃人认识到,吐蕃与嗢末和回鹘都是一样后,他们才会由衷认同陇右军的入主。
只要有了这种认同感,接下来再传播文化,让番人学汉话、写汉字,认同番人与汉人同宗同源后,河陇才会真正的稳定下来。
“杀……”
残阳如血,昌松城的嗢末人已经独木难支,三千甲兵被杀千余人,剩余两千不到的嗢末人选择了投降。
对于投降的嗢末人,刘继隆也没有为难他们。
对于没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嗢末人,同化他们可比同化吐蕃人容易太多了。
昌松城内人口四万多,比当初巅峰时还多,但这四万人基本都是吐蕃人和嗢末人。
除此之外,昌松西南方向的草原还有两万多嗢末牧民。
刘继隆没有着急去俘虏他们,而是沉下心来,示意大军好好休息,明日开拔收复姑臧。
“今日昌松如此容易的收复,除了我军火药犀利外,主要还是昌松城墙还未包砖。”
昌松衙门内,刘继隆坐在主位与众人总结此战。
“明日大军前往姑臧后,姑臧比较昌松就要难打许多了。”
“姑臧经过张使君、索勋等人修葺,城墙内部夯土垒石而成,外部包砖,易守难攻。”
“当初若非嗢末以十万众强攻,加之索勋兵少,嗢末也无法那么容易就能拿下姑臧。”
“明日我军包围姑臧后,先以投石机进攻,将包砖破坏后,再以黑火药炸开夯土城墙。”
刘继隆交代结束,这时一名军吏也走入堂内,李商隐见状起身接过文册,翻阅后递给刘继隆道:
“算好了,仓库之中有价值七千多贯的钱帛香料,另外还有两万三千余石粮食和七千多斤的肉干。”
“城内另有三千余头黄牛及四千余匹马,牧群在南边放牧,唯有围剿俘获,才能知道具体有多少数量。”
李商隐说罢,刘继隆简单翻阅文册后看向曹茂:
“传信兰州,让高进达、崔恕派兵迁徙广武四千户百姓前往凉州,一千户安置昌松,余者送往姑臧。”
“此外,从兰州官仓运粮十万石前来。”
“是!”曹茂作揖应下,刘继隆也合上文册后看向马成:
“马成,明日你率一千兵马驻守昌松,另外从两万民夫中征募兵卒,只要愿意当兵的,我们都欢迎。”
“末将领命!”马成果断作揖应下。
见状,刘继隆看向窦斌:“明日卯时,你率精骑先行出发,将我军行军路上三十里范围侦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