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56章 蒲水两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蒲水两岸(3 / 4)

河后在后天初九清晨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在他这般想的同时,吴煨、朱淮却在扎营的同时,不断接到四方来投的胡兵。

翌日清晨,二人拔营南下,兵力壮至八九千人,被抓百姓近五万众。

午时二刻,二人率军抵达正平县,同时见到了在正平县南岸眺望北岸的官军精骑。

“娘贼的,他们倒是来得快!”

吴煨与朱淮在大军包围正平县时,策马来到蒲水北岸眺望南岸的官军。

李承勋所率五千精骑,其中两千隶属天雄军,三千属于平夏部。

这两部精骑,毕竟是边疆及少民的披甲精骑,比起凤翔三镇精骑数量更多,战力更为彪悍,便是吴煨和王守文也深忌之。

吴煨收回目光,向西看向正平县。

蒲水并不宽,不过十丈罢了。

但由于东岸始终有官军精骑,担心被半渡而击的吴煨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渡河。

他本想夺下正平县的渡口,结果此刻正平县渡口火光冲天,正平县的官军已经在他们到来前,将渡口船只尽数焚毁。

他们想要渡河,就只能搭建浮桥。

不过东岸的李承勋一直观望,他们根本没办法从容搭建浮桥。

即便搭建了浮桥,也未必能冲过去。

想到这里,吴煨冷静下来,想到了北边守株待兔的王守文。

“哼!”吴煨轻哼,随后看向朱淮:

“正平县内甲兵不过八百,口不过四万,如今我军有兵近九千,所抓民夫数万。”

“今日由你监督民夫修建投石机,我率大军抓捕正平县四周百姓!”

“是!”朱淮作揖应下,调转马头后开始指挥胡兵,监督民夫修建投石机。

蒲水南岸的李承勋见状,脸色铁青道:

“观叛军数量不下八千,裹挟之百姓数万之众。”

他话音落下,旁边的拓跋思恭闻言作揖道:

“使君不用担心,我平夏精骑骁勇善战,只要使君一声令下,我必然率军取下王守文首级!”

“好!”听到拓跋思恭这般稳定军心的话,李承勋面露笑意。

“白日在此扎营迷惑他们,同时向四周征募百姓,让他们穿上战袄在营中迷惑叛军,使他们不敢渡河。”

“待到夜间,我军精骑走南边绕道稷山县,而后突袭叛军。”

李承勋吩咐结束,当即命令拓跋思恭率精骑去四周征召壮丁。

不过对于平夏部而言,这个差事可以说是肥差。

他们可不管征召,而是见人就抓,见人就抢。

一时间,蒲水两岸的百姓都遭了难。

北边被叛军抢,南边被官军抢。

至黄昏以前,拓跋思恭抓获上万壮男,无数牛羊车马。

李承勋见状也没说什么,而拓跋思恭也十分上道,将抢来的钱帛尽数交给李承勋。

李承勋十分满意,便没有提及他劫掠的事情。

南边的军情在李承勋的授意下发往长安和临汾,消息送抵临汾时,已经入夜。

尽管已经入夜,可临汾南部数里外的蒲水两岸却灯火通明。

赶在黄昏前,凤翔节度使蒋系便率军抵达临汾,于西岸扎营,与崔屿一同派兵连夜搭建浮桥。

站在蒲水河畔,冷风吹起崔屿身上的罩袍,而他则是皱眉道:

“正平县的守将是谁?”

站在他身旁的骑将闻言作揖道:“回使君,乃是末将家中四郎王重荣。”

“竟然是你家四郎?”崔屿错愕,随后背负双手来回渡步道:

“这就不好办了……”

他身旁骑将乃是汾州刺史王纵之子,石州刺史王重章之弟的王重盈。

王纵是河中骑将出身,如今六十有三,膝下育有五子,长子王重章、二子王重简,三子王重盈、四子王重荣,五子王重益。

其中王纵与王重章讨平回鹘有功,分别被派往灵州、威州担任刺史。

不过由于刘继隆异军突起于陇右,朝廷为了增强西陲兵马,便将这父子二人调回了汾州、石州担任刺史。

王氏其余四子中,王重简留在河中府中担任马步兵马使,而年纪较小的王重盈与王重荣则是凭着勇力担任军中牙将。

最小的王重益跟随其父前往汾州赴任,并未有什么官职。

可以说,王氏是河中近年来较为出名的庶族。

倘若使王重荣失陷于叛军中,那崔屿难免要与王氏产生间隙。

王重盈显然知道崔屿的担忧,因此他连忙作揖道:

“使君不必担心,我家四郎勇冠三军,贼军纵使攻城犀利,一时之间也无法拿下太平县。”

“更何况讨击使已经率军暗度陈仓,准备横击贼军。”

“即便太平失陷,我家四郎亦能杀出万军之中!”

崔屿不知道王重盈这话是在拔高王重荣,还是在安抚自己。

总之有了王重盈这话,他也不用担心与王氏产生间隙了。

因此他看向王重盈道:“好,此战过后,本官定然向朝廷请表你二人功劳!”

“末将多谢使君!”王重盈作揖行礼,崔屿见状则是看向还在修建的渡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