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河西惊变
“节帅!我们知错了!”
“王县丞,我们真的知错了,您向节帅求求情吧!”
“我们愿意去河西,只求把亲人留下!”
“曹参军!曹参军……”
十月初,在河州与岷州被抓的贪腐违纪官吏及其家眷被百余名精骑监督并发配河西的时候,刘继隆所写的《陇右治安疏发表于各州县衙及军营的黑板报。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陇右归义军之所以能走到如今,公平公正的原因,并解释腐败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这其中,抱团行为是队伍中违纪行为发生的重要祸因。
这些抱团的人,只能看见局部利益,看不见陇右的利益,他们总是能以各种借口来特别强调他们自己的辛苦,从而解释自己违法乱纪的行为,总希望使全体利益去服从他们的个人利益。
他们为了个人利益,就会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自认为高人一等,对盘剥百姓毫不客气。
这种风气如果不遏制,那以后他们就敢为了自身利益去侵占基层官吏和兵卒利益。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要严抓严打,为的就是保护百姓、基层管理和基层兵卒的利益。
文章末尾,刘继隆着重交代了陇右内部的关系,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
正因为有了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所以都察院才会一查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
这种拉帮结派搞内斗,联合其它官吏将领搞违纪行为的,刘继隆也给出了相应的惩罚。
轻者举家流放河西,重者处死……
随着文章从临州扩散到其余诸州,陇右军的优越性也随之展现了出来。
尽管军中文盲比例还很高,但每伙兵卒中,起码有接近四成人是懂文识字,能够读写刘继隆这种“白话”文章的。
不仅如此,刘继隆也责令各州县衙门,派他们将《陇右治安疏内容反复讲解给军中兵卒听。
尽管还有许多人无法理解,但少量人还是了解了,刘继隆这段时间为何严抓贪腐,祸及家人的行为。
为了全体兵卒、官吏、百姓的利益,贪腐违纪的这群人,只能严重处理。
哪怕有人因为其相熟之人牵扯其中而唏嘘,但总体来说,他们还是能够理解这种做法的。
毕竟陇右全体军民脱离奴隶身份才几年,往日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当刘继隆把贪腐的这群人比作昔日的吐蕃贵族时,任何人都能回忆起自身昔日的经历。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在短期内感同身受。
随着时间变长,诱惑越来越多,腐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点,刘继隆只能等临州大学的那些学子毕业,才能做出后续处理与安排。
与此同时,那些被流放的贪官污吏及其家属,也被送抵了甘州山丹。
负责接收他们的官吏在接收完成后,当即便把消息传往姑臧。
消息送抵姑臧时,张淮深所面对的局面并不算好。
“他是把我们这里当做他的监牢了啊……”
姑臧衙门内,张淮深看着甘州传来的书信,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带来消息的酒居延也作揖道:
“这次陇右迁来了三百二十名汉口,都安置在山丹,男的充军,家眷务农。”
“我们手里的上等硝石没有那么多,只运往了一万三千余斤,剩下的用马匹偿还了。”
“此外,甘州的李仪中将税粮截留四成,只运了六成来凉州。”
“这还是您派都万孟坐镇山丹县后的结果,若是没有都万孟那一千二百山丹军,李仪中恐怕会将甘州视作自己的私产。”
酒居延的话让张淮深眉头紧皱,而坐在左首位的张淮涧闻言不满道:
“刘继隆的胃口也太大了,每送来一个人就要二百斤上等硝石。”
“我们在伊肃二州的人口本就不多,加上伊州的索忠顗阳奉阴违,开采硝石的压力基本都在肃州上。”
“肃州本就是番多汉少的地方,如果番人暴动,那我们连硝石都拿不出来,刘继隆恐怕更不会迁徙人口给我们了!”
“够了!”面对张淮涧的抱怨,张淮深皱眉喝止,随后说道:
“朔方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先后更替,恐怕都是朝廷对付他的手段。”
“如此情况下,他以汉口向我们换些硝石,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除了他,还有人会愿意迁徙汉口给我们?”
河西与陇右,如今可以算是抱团取暖了。
张淮深不想把刘继隆也给得罪了,到时候河西就真的孤立无援了。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道:“我准备从姑臧、嘉麟、番和三县迁徙三千汉口前往肃州,以此稳定肃州局势。”
“这件事情就交给淮涧你去办,你亲率五百精骑护送这三千汉口前往肃州。”
虽然很不情愿,但张淮涧还是起身作揖道:“是!”
见他应下,张淮深继续看向酒居延:“鄯州刺史是郑处,你与他关系不错,倒是可以书信往来,让郑处在刘继隆面前说说话。”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