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221章 言清行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1章 言清行浊(3 / 4)

时,还需要起运钱粮,这让许多州县官员,不得不加入到陇右的口马贸易中。

由此可见,国库早已入不敷出。

毕竟相比较历史上的情况,由于刘继隆的异军突起,致使朝廷不得不在秦陇增设兵马,财政负担也随之加重。

若是再起战事,那朝廷便只能继续向百姓加税了。

一旦向百姓加税,那淮南、河南等道百姓,必然会不堪重负,只能揭竿而起。

可以说,局势发展到如今,哪怕刘继隆什么都不做,唐廷的灭亡也将提前。

不过他可不会老老实实的等待,而是会继续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他目光看向张昶:“磨禅川的论恐热,近来可有异动?”

“没有。”张昶摇摇头道:

“磨禅川的那些部落本就是因为他的名气才依附他的,去年他无功而返,那些部落虽然没有直接脱离他,但也没有那么恭顺了。”

“老马今年朝磨禅川派出了不少行商,拉拢了不少人,只要论恐热有所动向,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掌握。”

马成依旧稳健,往磨禅川掺沙子这种事情,他倒是干的十分熟练,比尚铎罗和厝本还出色。

“盯紧他,等我们收复了鄯州,下一步便是将此人抹除。”

刘继隆眼睛微眯,语气平淡的说出了决定其生死的话语。

张昶点头应下,刘继隆也在之后谈了不少事情,最后决定摆宴正堂,边吃边说。

倒是在他做足安排的时候,从临州离去的杨复恭,也在同时抵达了成都。

陇右乘马的质量,确实比关内道的军马还好,足够让白敏中为西川训练一支精骑。

对此,白敏中十分满意,忍不住的夸赞道:

“有子恪为西川奔走,西川的精骑也能早早编练,为朝廷守边拓土了。”

二人站在成都城北十余里外的马场内,望着从陇右带回的乘马,脸上满意之色根本藏不住。

杨复恭作揖行礼:“司空谬赞了,下官只不过做了该做的事情罢了。”

“有了司空编练的这些骡军、马军和精骑,西川也将铜墙铁壁,即便昔年吐蕃强盛再复,也难以越过翼维二州。”

“呵呵……”白敏中轻笑几声,随后问道:

“你能弄来这么多马匹也不容易,以刘继隆的性格,恐怕不会轻易贩卖这些良马。”

“确实。”杨复恭承认了白敏中的猜测,同时将刘继隆的那些话,转达给了白敏中。

毕竟此前白敏中说过,西川与陇右的合作不会持续太久。

若是他不点头,那两方的贸易恐怕就此打住。

好在杨复恭的担心多余了,因为白敏中听完他的话后摇头道:

“他无非是想拖住我们,让商道开辟久一些,迁徙更多的饥民和逸民罢了。”

“不过自从他迁徙逸民和饥民开始,西川的案子也少了许多,这倒是一件好事。”

饥民词如其名,都是遭了难的百姓,只要安置妥当,基本不会闹事,但逸民就不同了。

逸民本是称呼那些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

但随着时间推移,也渐渐开始泛指那些整日游手好闲,不事耕种之徒。

这些人聚集成为团伙,常以打架时惯用的凶器为各自的绰号。

但凡人数多了,他们就会开始勾结底层吏员,对百姓收取保护费,用来贿赂各县官员。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刺探落脚州县行商的信息,想方设法套取他们住址、父亲、祖父姓名等私密信息,然后伪造这些商人父祖的借据,带着团伙上门讨债。

在客商感觉这些借据真伪难辨,不置可否之际,这群人便会恶言恶语的威胁客商,陈述利害,逼的客商“还账”,自认倒霉。

当然,能做这些事情的逸民,都是有实力的逸民。

那些没有实力的逸民,通常都是做些小偷小摸、吃白食和调戏女子,欺行霸市的事情。

对于这些逸民,以往白敏中也十分头疼,抓了不能杀,又没钱安置他们,只能关些日子后放走。

如今有了刘继隆愿意接收他们,白敏中干脆就让人把这些犯了事的移民抓起来,贬为口马,贩往陇右去。

凭借这一手段,西川境内风气澄清,而他也借此从刘继隆手中赚取了些许钱财,充实了府库。

不过这些钱财,大部分还是流回了陇右,毕竟西川需要陇右的马匹。

想到这里,白敏中也沉吟道:“入春以来,有几个县遭了灾,上万灾民需要安置,而府库拿不出那么多钱粮。”

“你派人去看看,将青壮安置,将老弱妇孺迁往陇右吧。”

他最终决定给刘继隆一些甜头尝尝,以此获取更多的陇右良马,编练他心心念念的精骑。

不过所谓的“迁徙”,却并非是走正常渠道,而是依旧走的口马渠道。

杨复恭也门清,所以他作揖承诺道:“司空放心,此事由下官操办,定然不会出什么岔子。”

“不过这件事若是被其他人知道,那……”

白敏中眉头微皱,不假思索道:“过几日老夫会派骡军将文州、扶州、维州、翼州的兵马替换下来,你看着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