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河西有变
“成州有汉口一万八千二百一十六,番口六千四百余,耕地十四万七千二百五十七亩。”
“武州有汉口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三,番口四千六百余,耕地九万七千六百二十三亩。”
“岷州有汉口一万五千四百五十二,番口九千九百余,耕地十九万六千三百二十二亩”
“宕州有汉口五千二百一十五,番口三千四百余,耕地三万九千九百五十七亩。”
“此外,河兰临渭四州新垦三万七千六百五十七亩,人口新增五千八百六十五口……”
三月二十,在刘继隆返回临州治所狄道的同时,张昶便带着一大堆文册找到了他。
三个多月过去,各州土地都基本丈量差不多了,人口登籍也弄了个大概。
面对文册,刘继隆皱眉指向番口后面记载的“余”,询问道:
“为何不核实清楚再上报,而是上报这么多余?”
面对刘继隆的询问,张昶作揖道:“节帅,这主要是四州的山中还有不少番口。”
“这些番口以放牧为生,基本都在山中放牧打猎,各州衙门多年不管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
“三个月时间,我们的人连四州大半土地都没走完,往往今日登籍造册,明日便有番人下山采买粮食,这才知晓他们有多少人在山上。”
张昶解释过后,刘继隆皱眉盘算了一下。
四州汉口约有五万二千余,番口二万四千余,合计七万六千余口。
开元年间,四州人口在六万六,大多都是汉口。
如今四周人口虽然增长到七万六千,可汉口却下降上万。
好在当地主要还是以汉人居多,除了岷州的番人比较多外,其它三州的番人口数都能接受。
“陇西的人口,比我们预估的少太多了。”
刘继隆放下文册,揉了揉眉心。
此前他预估整个陇西有二十七万人口,而今他虽然还有五州没有收复,但那五州人口大概也就八九万左右,主要集中在鄯廓二州。
至于他麾下人口,经过如今统计,也不过十六万口,其中有一万二千六百名壮丁是军人。
想到这里,刘继隆朝张昶询问道:“各镇兵额都补齐了吗?”
“补齐了,一共一万二千六百人!”张昶作揖道:
“不过其中有两千八百五十七人没有甲胄,起码要一年后才能补齐甲胄。”
“另外……”张昶有些尴尬,犹豫片刻后还是说道:
“节帅,弟兄们的军饷似乎该发了。”
“嗯!”刘继隆颔首,随后拿起仓、库文册翻阅起来。
距离夏收还有些时间,不过收复四州后,陇西军的仓库物资众多,不怕发不出军饷。
“去年下半年的和今年上半年的一并发了,合计十八万石。”
“此外,每人发绢五匹,伙长发七匹,队正发十匹,旅帅发十五匹,校尉发二十匹。”
“至于别将、都尉和你们这些刺史,便以五十匹、百匹、二百匹发放吧。”
长安已经将十二万匹绢帛运抵渭州,陈靖崇命人转运到了临州,现在存放在州库中。
此番犒赏,差不多要拿出八万匹绢帛,事后应该还能剩三四万匹。
“对了!”刘继隆开口道:“夏收的麻布就不贩卖了,先按照人头发下去,保证陇西军民,每人能有一件夏衣。”
“末将领命!”张昶应下,刘继隆也将文册合上。
“仓、库中还有三十二万石粮食和六万石豆,此外还有各类东西。”
“除了麸金和白银、石脂留下外,其余东西等陈瑛回来,让他一并带往成州,与我陇西麾下牙商交易。”
闻言,张昶有些犹豫道:“刺史,陈瑛这厮大半年没消息,不会跑了吧?”
“你说什么胡话?”刘继隆没好气瞪了他一眼,随后笃定道:
“天下虽大,可偷拿我陇西这么多钱财逃跑,不管哪里都容不下他。”
刘继隆这话不假,毕竟安史之乱以来,各藩镇基本都不会为难对方的牙商。
牙商若是犯事,只要不动兵马,各藩镇也常有跨境缉捕的事情发生。
三十万贯钱对于陇西镇来说很多,但对于一些大镇来说并不多。
不提河朔藩镇,单说淄青藩镇靠贩盐,每年就能获利七十万贯。
反观陇西镇,刘继隆这段时间好好算过,如果不算朝廷赏赐的绢帛,仅凭陇西自己的产出,每年收入仅够养军。
当然,这是此前的产出情况,而非如今。
收复岷州后,刘继隆得到了他最需要的一件东西,那就是硫磺。
岷州的硫磺矿并不大,每年产出不过三四千斤,用来制作黑火药,差不多能年产上万斤黑火药。
这黑火药,刘继隆主要用来攻城和采矿。
别的不提,单说陇西的金矿绝对不少,不然也没有办法每年上贡数百两麸金。
除此之外,铜矿和银矿也是重点。
依靠这些矿藏,刘继隆才能在养军之余壮大陇西。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口说道:
“张昶,我需要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