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挥师陇西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正午,艳阳高照间,东大营外超过两千多人在草地上操练,热情高涨,歌唱军歌。
瞧着他们热情的模样,远处观摩他们的刘继隆等人也止不住的高兴。
“今日已经是第三日了,想必不会有弟兄再来投军了。”
马成唏嘘开口,旁边的张昶却笑道:“没事,反正也够了!”
“就是!”李骥也十分乐观的附和,而刘继隆脸上却十分平静。
“哔哔——”
不多时,哨声响起,草地上操练的将士立即集合一处,随后在刘继隆的示意下解散。
望着他们解散,刘继隆这才转身返回了军营,而张昶他们也紧紧跟随。
不多时,众人来到了牙帐门前,而陈靖崇也在此等候许久。
“刺史,估计是不会来人了,这是军中现在的情况,请您阅览!”
眼见刘继隆来了,陈靖崇连忙跟着众人走入牙帐,并将文册递给了刘继隆。
由于他识字最多,所以暂时负责大军的军籍册和后勤。
“都坐下吧。”
刘继隆招呼一声后便先一步坐在主位,而陈靖崇他们也各自选了位置坐下。
见刘继隆翻阅军籍册和文册,陈靖崇也干脆对张昶他们解释起了大军现在的情况。
“眼下我军有精骑一千三百四十六,甲兵一千五百一十七,合计二千八百六十三人,人皆披甲不说,还有六十多套空闲的甲胄可以在日后用来装备新卒。”
“不过军中有八百多人是昌松募来的新卒,眼下才训练半个月,暂时打不了硬仗。”
陈靖崇说罢,大家都对大军情况有了个了解,而刘继隆也沉声询问道:“粮食还够吃多久?”
“现在军仓中还有三万四千余石,不过我军除了将士们,还有工匠、家眷四千五百余人,算下来有七千三百余人,以及三千匹挽马和两千头黄牛和一千八百余匹军马。”
“这人吃马嚼的都算上,顶多坚持到来年二月。”
陈靖崇说完,刘继隆也合上了文册,目光扫视众人后才道:
“明日辰时大军开拔兰州,届时李仪中也会率领两千甲兵帮我们收复兰州,同时驻跸广武。”
“从昌松前往兰州,只能走兰州道这一条官道。”
“这条路不好走,需要穿过祁连山东段支脉的和戎岭、洪池岭。”
“这两片山岭中间是一道河谷,河谷中流淌着一条河水,人称乌逆水。”
“昔年吐蕃赞普还在位时,和戎领有和戎城、洪池岭有乌城。”
“这两座城池位于两片山岭的险要之处,但都因为吐蕃分裂,陇西大旱而弃守。”
“昌松城内便有数百名甲兵是从兰州逃来昌松的,我已经招抚十二人作为我军向导。”
“按照他们的话,陇西大旱前,兰州有一千五百甲兵驻守,城内有一万三千余口。”
“大旱之后,部落逃亡凉州,许多甲兵也因为节度衙发不出俸禄而逃亡。”
“眼下的兰州,甲兵应该不超过一千,百姓恐怕连一万都没有。”
刘继隆话音落下,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忧虑之色。
兰州人口和守军少,他们理应高兴。
可是这么少的人口,想要养活他们这两千多甲兵,无疑十分困难。
原本张昶、尚铎罗他们都想着收复兰州后,在五泉好好练兵,随后进军河州。
现在看来,他们的时间很有限,入冬前必须进攻河州,能拿下几座关隘城池拿几座。
“兰州境内有县城两座,关隘一座,每处最多四百甲兵,拿下兰州不难。”
眼见来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尚铎罗也打开了话茬。
“尚延心虽然节制三州,但也只是名义上的节制三州,实际上他还是驻扎在河州。”
“河州沿着官道由北向南,分别是凤林关、抱罕县和凤林县。”
“这其中,抱罕作为治所最为重要,因为他有两条官道,一条通往凤林县,一条走东边,沿着东谷进入临州的大夏县。”
“尚延心这厮大概在抱罕驻跸,而抱罕距离凤林关不过四十余里,一旦我们进攻凤林关,那尚延心肯定会驰援凤林关,因为凤林关是河州北大门。”
“两年前尚延心追击我与尚节度使时,他麾下有五千精骑,但其中不少都属于他麾下河州各部的精骑。”
“这两年陇西大旱,他麾下那些部落都跑去山南和多麦了,手中兵马也不过两千多人。”
“不过即便如此,却也不能轻视他,毕竟他与临州的折逋讳、渭州鲁褥月结成联盟,我们要是拖得太久,说不定折逋讳和鲁褥月会驰援他。”
尚铎罗一开口,很快便把这四个州的关系给理清了。
兰州不必担心,最需要担心的是河州尚延心、临州折逋讳、渭州鲁褥月。
在他说完,刘继隆却开口询问道:“论恐热那厮呢?”
论恐热,这个人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带给河陇大地创伤最多的人,此时竟然毫无存在感,这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