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归义非唐> 第106章 汉骑迷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汉骑迷踪(1 / 4)

第106章 汉骑迷踪

“行军注意左右,小心落石!”

“不得大声喧嚣,违者鞭三十!”

“今日必须赶到四方峰下!”

焉支山内,当一面面三辰旗在山间谷道招展,马背上的张淮深拿着地图看了又看,标记了一个又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此时,由两千张掖劲卒与八千民夫所组成的队伍在山间前进。

行军路上,每伙有马车四辆,其中粮车两辆,乘车一辆,运甲、帐车一辆。

每伙十名兵卒对应四十名民夫,兵卒只需要步行赶路,轮换乘坐乘车便可。

相比较之下,民夫要做的就包括铺路搭桥,照顾马车,搭建营帐等等事宜。

五名兵卒坐在乘车上休息,另外五名则是在一旁步行,每隔半个时辰换一次。

如此一来,一天能行军五十里,哪怕在焉支山内,也能做到日行三十里。

从山丹出发前往番和近二百里,其中焉支山就占据路程过半。

大军两天前出发,如今刚刚走入焉支山境内。

想要走过焉支山,顺利抵达番和。

算上今日,大概还需要三天时间,与当初和刘继隆商量的日期一致。

“刺史,前方三十里的山坳、谷口都没有伏兵迹象!”

山间,酒居延策马返回中军,将前军的消息汇报给张淮深。

张淮深听后并不意外,毕竟刘继隆敢于提议走焉支山,自然说明了他对焉支山有多了解。

番和的番兵本就不多,加上刘继隆出龙首山吸引注意,恐怕番和的守将摩离根本没有在焉支山方向布置什么哨骑。

这么想着,张淮深看向身后的陈靖崇、李仪中、索勋三人道:

“民夫的队伍不能乱,这八千民夫事关我们能否收割番和粟麦,不可马虎。”

“前军继续行军,今日必须赶到三十里外的四方峰扎营。”

“算算时间,刘继隆应该已经兵抵凉州草原,就是不知道白亭海的嗢末人是否守约。”

张淮深脸上露出担心之色,索勋主动道:“嗢末人虽然是昔年河西将士后裔,但早已不承认自己是唐人。”

“想要他们打头阵恐怕不太现实,一旦他们怯战,刘继隆就得担上吸引昌松番兵的担子了。”

索勋说罢,陈靖崇和酒居延脸上纷纷露出担心之色。

张淮深为了稳定军心,只能假装沉稳道:“不用担心他,他自有他的章法。”

“我们只需要按照约定好的,在三天后出焉支山,进攻番和城就足够。”

说罢,他眺望阳光明媚的焉支山上空,忍不住眯了眯眼睛。

这种晴朗的天气,想要迷惑敌人不算容易。

“话虽如此,可番和城的城墙厚实,想要进攻,只能强攻。”

索勋皱眉开口,他一直都不赞同在此时用兵。

他和河西绝大部分将领的看法一样,那就是等到河西五州之地甲兵过万再挥师东进最为稳妥。

野外对战不比攻城拔地,野外对战可以耍计谋,用手段,但攻城不行。

番和即便遭受重创,也能拉出一千甲兵守城,甚至更多。

在城内番人多而汉人寡的情况下,他们要攻破这座城,只能用人命填。

想到这里,索勋调转马头,扫视那些在马车上大笑的河西将士。

“此战过后,又还能有几人幸存?”

念及此处,索勋不免心生悲戚。

他不是悲戚将士们的性命,而是悲戚损失这批将士后,他们又要多少年才能积蓄力量东进。

“未必要进攻番和,只要能抢收番和粟麦就足够。”

张淮深并不把收复番和当成此次作战目标,只要能收割番和粟麦,他们这一战就赢了。

虽说凉州诸城积蓄粮草甚众,可河西之地粟麦仅能藏仓五年。

如果番和的粟麦被他们割取,那以番和的粮仓又能撑几年?

凉州五城各自为政,其它几座城池是绝不会把粮食借给番和的,因此到时候河西大军出焉支山,想要收复番和就容易多了。

只是张淮深也不清楚,刘继隆到底为什么敢于说可以攻下番和,还有……

他到底有什么把握在攻下番和后守住番和,他凭什么?

“刘继隆,你到底要做甚……”

一时间,张淮深突然觉得自己也开始渐渐的不了解刘继隆了。

“驾……驾……驾……”

在张淮深好奇刘继隆要怎么打这一仗的时候,距离他们数百里外的凉州草原北部也突然响起沉闷而密集的马蹄声。

一片乌泱泱的马群从北方席卷而下,几乎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

上千穿着皮袄,腰别弯刀的轻骑向四方探索而去,而大军大纛之下是一千名一人双马,一马乘骑,一马负甲的骑兵。

有外围的哨骑放哨,这一千精骑可以轻装上阵,将甲胄放在身后的马背上随军行动,等到作战时才下马穿甲。

此时明明不过正午,可这支兵马却慢慢停了下来。

一名青年策马来到大纛下方,却见己方开始搭建牙帐。

好奇的他翻身下马,走到牙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