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几十年前发射的那众多卫星,此刻早已经进入了内太阳系,或者围绕太阳运转,或者围绕八颗大行星运转,又或者围绕着大行星的卫星、矮行星等运转,收集着有关它们的一切资料;
更大范围的,甚至可以说覆盖了整个太阳系的深空通讯网络也已经搭建完毕。此刻足足有上百颗通讯卫星分布在太阳系不同的节点,随时可以与李青松沟通,让李青松可以链接到每一颗卫星之上;
第二代更加稳定、安全性与可靠性更高、体积与质量更小效率却更高的二次加压推进器已经研发成功;
敌神星与洛神星的资源已经接近枯竭;
预计再有260年左右的时间,蓝图克文明的庞大舰队就将到来。
那么,走吧,走吧,该走了,该回到离太阳更近,资源也更充沛的地方去了。
唯有在那里,我才能更好的,更不受限制的发展;
唯有在那里,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支撑我发展到更高的技术阶段,我才能有希望对抗那远道而来的蓝图克文明啊……
此刻,敌神星上,最后一批克隆体,以及最后需要带走的机械设备、基础资源、以及最为关键,也是李青松最为看重的资源,黄饼,已经全部装船完毕。
现在的敌神星上已经没有了一个克隆体。
往常终日轰鸣的上万座工厂,此刻已经全部停止了运行。
往常列车飞驰,终日不休的铁轨上,也没有了列车的踪迹。
往常货运繁忙,终日向太空之中弹射货物箱的电磁弹射基地,如今也已经沉寂了下来。
“这些资源和设备我自己搬不走,但也不能留给对手。”
李青松想着,操纵着几艘战舰,直接发射了上百枚战斗部装载着原子弹的星际导弹。
于是下一刻,荒凉死寂昏暗的敌神星地表上便像是忽然冒出了上百颗太阳。
狂暴的高温和辐射横扫一切。刹那间,不知道多少固态气体被直接升华,逸散到太空之中消失不见。
那些高大坚固,看似坚不可摧的钢铁造物,在这狂暴的能量之下也如同纸糊的一般,瞬间便没了踪迹。
它们也同样被汽化了。就算后续能冷却下来,也只会重新凝结成尘埃大小,与敌神星的大地融为一体。
除非重新冶炼,否则不可能将它们再分离出来。
扫平了敌神星上自己遗留下来的一切,这一艘重型货运飞船在几艘战斗飞船的陪伴之下,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此刻,洛神星之上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
这一轮的建设与以往任何一轮都不相同。因为这一次建设,李青松的目标仅有一个而已。
李青松要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大飞船出来。
用这敌神星与洛神星上最后能开采出来的一批物资为支撑,无数座工厂再次开始了轰鸣,无数名克隆体再度开始了忙碌。
那往返于太空和地表的两用型飞船也不断忙碌穿梭着,一刻不停。
太空之中也总计分为了50个建造地点,50艘这种前所未有的大飞船同时开造!
以往时候,哪怕是最大型的重型货运飞船,以李青松的效率也只需要几个月时间而已便能建成。
但这种飞船,李青松用了两年时间却还未完成。
最终耗费了足足三年时间,李青松才建成了这种大飞船的主体框架。又耗费了额外的一年时间,才完成了它内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管线的铺设等等工作。
此刻,呈现在李青松面前的,是50艘方方正正,如同长方体一般标准的飞船。
这艘飞船的长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00米,宽度达到了400米,高度达到了20米。
这种飞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外壳。构成它的,是一根根从远处看如同钢管一般的东西。
每一根钢管的直径都达到了5米左右,两根钢管之间的距离有95米,如此,总计4根长度达到了1200米的钢管组成了它的一层。
这1200米的长度之中,同样每隔95米,便有一根长有400米的横向钢管与它交叉。
横向钢管一共有12根。
4根纵向钢管与12根横向钢管互相交叉,共同组成了这一张大网。
这一张大网之上,每一个网格的面积达到了约9000平米。算上20米的高度,它的体积便达到了约18万立方米。
而这样的网格,这艘飞船之上一共有33个。
其中最尾部的一排三个网格用于安装飞船推进器、设备舱之类。
这三个网格之中的每一个,李青松都安装了10台更大型号的二次加压推进器。三个网格,便是30台发动机。
这其中的每一台发动机,都能推动质量达到了几十万吨的巨型货船不断加速。但此刻,这30台如此巨大的发动机汇聚到一起,却仅仅只为推动这一艘飞船而服务。
除去那三个被占用的网格之外,一艘这样的飞船,还可以被动用30个网格。
每一个网格,可以固定运输约30万吨的货物。30个网格,便是900万吨。
算上飞船自重,这一艘飞船的质量便超过了千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