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我看到了一切> 第151章 访客(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访客(加更)(3 / 4)

处施工,这规模至少要投资几个亿,他们真的心疼这些钱。

张志勇也有些担忧的提醒他:「江博,你可能不了解目前国内的大豆行情,近期蛋白含量36%的三级大豆,市场收购价格才3600块钱每吨,而哲里木市的大豆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你别看我是研究大豆,但实验田和普通农田是两回事。」

他们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毕竟张志勇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东北西部灌区春玉米丶大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丰产高效栽培模式」,24年其试验田测产结果显示,大豆理论产量达到390.93kg/亩(含水率13%),刷新了漠南地区的小面积高产纪录。

可这并什麽用,至少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就在「小面积」这三个字上。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水肥光热充足,又没有遇到极端天气,加上种子比较好,要在实验田达到这个数据并不难。

可从小面积到大面积,才是真正的难题。

江淼先感谢了张志勇团队的好意:「各位的好意,我非常高兴,但是我们公司投资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赚钱而来的,亏本的生意,我肯定不会做。」

面对一意孤行的江淼,张志勇心里面叹息,不过他也知道适可而止,毕竟这是海陆丰公司的投资,他提醒了就好,人家听不听,那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是欲言又止,但是看到自家老大闭口不谈,也选择了沉默。

张志勇岔开话题:「江博,你们大豆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公斤?」

「290~332公斤之间。」江淼如实告知。

「这个产量还可以。」张志勇并没有太惊讶,因为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海陆丰公司实验田的数据。

而他们研究员团队合作的不少农户,在小面积种植下,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张志勇说起另一个事情:「江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在你们的种植基地留下一片观测田,面积不用太大,10亩就可以。」

「没问题,我们基地的大豆六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十月中旬开始收割,到时候你们直接联系我们分公司的负责人吴松或者刘治本就可以。」

「好。」张志勇笑着点了点头。

「看来,江博你们的新品种大豆是短生期类型的。」眼镜研究员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们这边的气候原因,长生期的大豆品种不太适合。

张志勇则谈起了种苗推广的事情:「江博,如果你们种植基地的大豆今年的表现比较好,明年的多年生实验可以保证60%的亩产,我可以帮你们向本地一些种植户推荐,你们公司应该卖种子吧?」

「这是自然。」

说到种子,张志勇又想起一个事情,赶紧提醒道:「江博,你们的大豆品种注册了专利没有?如果没有,要尽快注册,如果你觉得品种价值很多,最好注册国际专利,免得被国外的种苗企业抢注了。」

「多谢提醒,我们已经注册了国内外的专利,而且还注册了一部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江淼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注重的。

听到江淼连基因片段都注册了,张志勇有些惊讶,心里面也对于海陆丰公司的这三个品种感兴趣起来。

毕竟普通种苗企业就算是注册专利,一般也是注册国内的品种专利,连国际专利都很少注册,就更别提专门去注册品种相关的特殊基因专利了。

除非这个品种真的非常特别,而且经济价值非常高,才会这样注册。

因为注册专利是要钱的,而注册基因片段的专利,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需要提供基因检测报告,确定提交的基因片段属于新发现的基因片段,才可以获得该基因片段的专利。

以前国内不注意这种事情,还将野生大豆的种子赠送给孟山都公司,然而对方拿着这个野生大豆的一部分特有基因片段去注册专利,反过来起诉国内的种苗企业,要求国内企业支付使用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费。

这就是不注重智慧财产权保护的恶果。

张志勇回过神来:「江博有准备就好,免得被国外那帮吸血鬼钻了空子。」

「当时在狮子山农业大学读书时,我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提防国外的种苗企业。」江淼喝了一口咸奶茶。

「是呀!国内以前没有经验,被国外种苗企业窃取了很多我们特有的种苗资源。」张志勇说到这里,也是痛心疾首。

在不知不觉间,谈了两个多小时,看到快临近中午,张志勇才想起来今天还要去八氏县的沙漠研究站,他赶紧向江淼告辞。

江淼本来打算请他们吃个午饭,但是急着赶路的张志勇婉拒了。

随着张志勇带着团队急匆匆离开。

而刘治本和吴松也处理好了养殖基地的一些事情,回到了主基地这边,向江淼汇报了一下情况。

就在几人谈话期间,黎子轩敲门进来。

「老板,这是蒋总刚刚发过来的几份文件。」

接过文件,江淼快速翻了一遍。

就三件事。

一个是收购羊城新乐康医药公司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