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二百零三章 诸子百家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三章 诸子百家们(2 / 3)

代表人物吗?为何儒家思想可以传承至今?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诸子百家。

首先就是管仲,他不仅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家先驱。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上人。

其父管庄是齐国的大夫,但家道中落,少年时的管仲生活贫寒,与好友鲍叔牙游历各地。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与亲妹文姜私通,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内乱,于是带着公子纠去鲁国避难,好友鲍叔牙则带着公子小白去莒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死,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管仲刺杀公子小白,小白倒地装死,躲过追杀,星夜兼程,赶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继位,是为齐桓公。

鲍叔牙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对内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才能谈礼仪道德。

对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其天子以罚不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后世将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其言行事迹、政治思想记载于《管子》一书之中。

第二位是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陈国。本名李耳,字聃。公元前551年,老子为周天子管理藏书。怎么了?

后因权贵排挤,出走鲁国。在鲁国时,一位年轻人向老子问礼,这位年轻人叫孔丘,也就是孔子。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人生轨迹交汇于此。

不久老子又一次回到周王室当图书馆管理员,孔子又一次去周王畿向老子求学。在离开老子后,孔子对弟子感叹:“我今天看见老子就像看见龙一样。”

后来老子见周氏日渐衰落,索性离开故土出函谷关云游。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十分尊敬老子,听说老子要出关云游,于是老子留下一本书,《道德经》后离去,不知所踪。

其所留下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后世将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三位是孔子,子姓,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其先祖是殷商后裔宋国的贵族,后来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带时,为了躲避战乱,逃至今天的东山曲阜定居。

叔梁纥与颜征在为妾生下孔子,因颜征在曾于尼山祈祷,所以将儿子起名为丘。孔子出生后不久,父亲去世,孔子和母亲被赶出家门,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自幼就知书好礼,长大后的孔子身材高大,辗转于鲁、齐、宋、卫等国求职,最终只有鲁国善待于他。于是他又返回鲁国,此时的孔子已经颇有名气,开始收徒讲学。

后来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再次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但是却遭到同僚的嫉恨,无奈之下只好又一次返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是由卿大夫掌权,孔子建议季氏家臣阳虎通过控制祭祀把持鲁国朝政感到十分不安,退隐修诗书礼乐,教授弟子。

阳虎倒台后,鲁定公任用孔子来制衡三桓卿族的权势,于是孔子采取堕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家族的城堡。

没想到半路杀出了齐国军队,原来齐国见鲁定公任用孔子,日后必定会成就霸业,于是陈兵再次。

周游列国的道路,各国君主对孔子的名声早有耳闻,纷纷向他问政,但是都不愿重用孔子。后来鲁国的三桓卿大夫季康子重新迎回孔子,在鲁国整理文献和讲学。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终年73岁。

第四位是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墨翟,出生于宋国,其先祖是殷商王室后裔。但是到了墨子这一代时已经与平民无异。

少年时的墨子做过牧童,学过木工,青年时的墨子周游四方,拜入儒家门下。然而墨子对儒家的理念并不是完全认同,于是墨子自立一派称墨家。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理念,主张和平不支持不义之战。

墨子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干家、科学家,对几何、物理、光学都颇有研究。其着作《墨子》中记载了各种兵器和建筑的制造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五位是鬼谷子,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子的一生极为神秘,不知他姓甚名谁,何年生人,只知他隐居于云梦山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门下有苏秦、张仪等风云人物,其纵横思想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外交军事的指导思想,所谓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强国,连横就是联合强国攻打弱国。

这是战国时期因秦国强盛而产生的思想,东方六国不能单独抗秦,于是公孙衍、苏秦等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而张仪则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他弱国。

一纵一横成为战国后期各国纷争的主旋律。随着秦始皇一统天下,纵横学派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战国七雄以外的战国时期国家#历史#小知识】

传说周朝有800诸侯国,那为何到战国时代最后仅剩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在战国时代,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