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其他类型>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一百七十章 明朝谋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章 明朝谋士(1 / 3)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到底有多厉害#历史#明朝#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举江山。这个部分他是可与诸葛亮、张良比肩的一代名臣,辅佐朱元璋扫平群雄,一统江山。

他足智多谋,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无所不知。那么如此人才的刘伯温为何在50岁时才获得重用?刘伯温之死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起走进刘伯温的一生。

其实刘伯温的名字应该叫做刘基,1311年,刘伯温出生在浙江青田。从小以神童闻名,14岁时就通晓春秋大义,22岁考中进士。

除了精通经史之外,刘伯温还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非常有兴趣。诸子百家无一不通,诗人称赞刘伯温的才能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但是刘伯温生不逢时,此时正是元末天下大乱之际,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朝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上科举。刘伯温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家闲居三年之后才被朝廷想起来,得到一个正八品的小官,江西高安县丞。

刘伯温生性正直,见地主劣绅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心中非常不满,坚决为百姓伸张冤屈,体恤民情,却遭到同僚排挤,他非常失望,索性辞官归乡。

后来刘伯温几经征召入朝为官,然而元朝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使得刘伯温虽身怀大才,却一直不得志。

方国珍兄弟在浙东起兵,元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上科举。刘伯温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家闲居三年之后才被朝廷想起来,得到一个正八品的小官,江西高安县丞。

刘伯温生性正直,见地主劣绅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心中非常不满,坚决为百姓伸张冤屈,体恤民情,却遭到同僚排挤,他非常失望,索性辞官归乡。

后来刘伯温几经征召入朝为官,然而元朝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使得刘伯温虽身怀大才,却一直不得志。

方国珍兄弟在浙东起兵,元廷再次征辟刘伯温为元帅府都事。当时方国珍、石抹宜孙等人起兵反元,元军疲于应付,几次交战都没讨到便宜,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招安方国珍。

刘伯温强烈反对,他认为方国珍在江南带头造反,而且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不可信任。但是方国珍却派人到京城活动,最终竟让元廷再次招安了方国珍。

刘伯温这回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元朝的腐朽无能,而辞官与元朝一刀两断。

1360年,朱元璋攻克金华,征召刘伯温来南京。刘伯温为朱元璋献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当即将刘伯温奉为座上宾,并特意修建礼贤馆给他居住。

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班底,唯有李善长文有徐达、常遇春,他们都是淮西人,而刘伯温却是浙东人。

在讲究同乡情谊的古代,刘伯温一个外来者在朱元璋的军中并不受欢迎。尤其是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心胸狭隘,对于身怀大才的刘伯温非常记恨。这也注定了刘伯温日后的悲剧命运。

针对天下乱局,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先攻打陈友谅,再去对付张士诚。在陈友谅大举进攻应天时,刘伯温出奇计,帮助朱元璋以少胜多,不仅大败陈友谅,还让徐达反推回了陈友谅的首府江州,江西全境归降。朱元璋称赞刘伯温是“吾之子房”。

刘伯温深得朱元璋信任,仪表堂堂,身材魁梧,能看天象风水,还会预测天气。朱元璋平日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商量,朱元璋扫灭群雄,北定中原都是采用了他的策略。

1367年,刘伯温在元朝立法的基础上修成《戊申大统历》,这就是明朝的标准立法《大统历》。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受封为诚意伯。

与此同时,他与李善长等淮西勋贵的矛盾也愈发激烈。有一次刘伯温查到一个叫李彬的人犯罪,此人正巧是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要求他予以通融,但是刘伯温还是上报给了朱元璋。李善长由此对他更加记恨。

当时李善长正准备辞去丞相,朱元璋问刘伯温谁合适。刘伯温认为杨宪、汪广洋、郭英等人皆不可用,就想让他当丞相。

刘伯温连忙以身体不好来推辞,朱元璋表面不说,但是心中对刘伯温也开始不满。恰逢天大旱,朱元璋问刘伯温怎么办?

一向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就给朱元璋出了一个主意,朱元璋照做以后发现还是不下雨,由此迁怒于他,把他赶回老家留职查看。

临走前还和朱元璋建议不要建都凤阳,元朝不可轻视,后来这两件事都被他说中了,朱元璋觉得还用得着刘伯温,就又把他叫回了南京。

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让胡惟庸和汪广洋进入中书省。这两人在朱元璋面前诋毁刘伯温,朱元璋就再次下旨让刘伯温回乡。

这次刘伯温在家乡复习了三年,整日在深山中闭门读书,韬光养晦,想让皇帝放下心来。然而他千算万算,却还是没料到胡惟庸无中生有的捏造出了一个罪名,说有块地有王气被刘伯温强占了,意思就是说他图谋不轨。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朱元璋下旨没收了刘伯温的俸禄。刘伯温知道后连忙进京谢罪。

13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