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沐云订定的领地荣誉阶层,就不得不提到领民的从政和参军限制。
平民在从书院结业以后,不仅没办法继续升学,进了府衙和兵营以后,也只能从事各项基层工作,直到他们积攥出足够的领地贡献,兑换到领地公民的身份,才能回过头来继续深造,亦或者循着既有的渠道来完成职务的晋升。
领地公民的部份也差不多,升学至郡城级的学院便已达到极限,想要更进一步,就只能将自身的荣誉阶层提升到荣誉子民级别。
是的!州城级的学宫以及忘忧镇里的太学府,只有荣誉子民才能入学深造。
这样的一个体制,在确保羌人不会因人数而反客为主的同时,也让羌人在不知不觉之间,融入穆州的体系之中。
附带一提,能够累积足够的贡献兑换荣誉子民阶级的领民,忠诚度基本上都在九十以上,距离神道祭坛的子民转化已然不远。
沐云麾下的领民如此,投降加入的羌人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
更重要的是,沐云的布置并不仅仅只是如此。
虽然在裂土称王以前,沐云无法赋予麾下领民爵位,哪怕冠上了【荣誉】的前缀。
但这个限制,也仅仅限定了所谓的【爵位】,只要不采用爵位制度的名称,形成实质的【逾矩】,没有人会去在意。
若撇开亲王、诸侯王等王级以上之国主爵位,《帝望》里的爵位体制,基本上可区分为公、侯、伯、子、男、勋、绅等七个档次。
其中,公、侯二级爵位才是《帝望》诸国普遍认可的贵族,虽因国格的强弱差异,这份认可存在着高低之别,可无论前往那个国家,至少都能获得基本的礼遇,哪怕是没有诸侯名份的虚名侯爵。
伯、子、男、勋等四级爵位,则是《帝望》诸国的【士大夫】阶层,在国内虽享有贵族的待遇,出了国门就不一定了,得看国格之间的差异。
帝国级势力,在这方面无疑是比较吃香的,即便只是一名勋爵,其身份在《帝望》也是吃得开的。
王朝级势力稍差,必须拥有男爵以上爵位,才能获得《帝望》诸国的普遍认可。
当然,在其它王朝级势力和王朝以下级别势力的面前,王朝级势力的勋爵还是有一定的地位,能获得相应的礼遇。
以此类推,王国级势力需拥有子爵含以上之爵位,公国与诸侯王国级势力需拥有伯爵爵位,才能获得《帝望》诸国的普遍认可,享有贵族的基本待遇。
至于侯国含以下级别势力自封的贵族嘛……不说也罢!
绅,本身是指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如《说文解字●糸部》所说的【绅,大带也。】,又如《论语●乡党》所描述的【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因此,【绅】也引申为退职的官僚或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如:官绅、乡绅,乃至于土豪劣绅等等。
是的!绅,虽被纳入《帝望》的爵位体制当中,可实际上它只是一种荣誉称谓,一种可由民间自行认可的地位身份。
也就是说,不管沐云在【绅】这个爵位作什么文章,都不会触动到《帝望》诸国各方势力的神经,却又能获得底层原住民NPC的普遍认可。
沐云在荣誉子民之上,设置了所谓的【荣誉士绅】,由低而高分别是乡里士绅、辅镇士绅、连城士绅、县府士绅、郡丞士绅以及穆芳士绅。
想要兑换荣誉士绅的身份,必须先承担起相应的职务,然后在经过一定的评比以后,才能获得资格。
重点在于这些职务基本上是与领地层级挂勾的!想要更进一步地获得荣誉士绅的身份,就得下乡从基层做起。
更重要的是,荣誉士绅的名额是有限制的!
沐云麾下的荣誉子民数量达到多少,才会出现一个乡里士绅,乡里士绅的人数又要达到多少,才会出现一个辅镇士绅,这些都是规划好的!
想要更多的晋升员额?
没问题!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来,把各自负责的领地发展上去,使荣誉子民的总数获得增长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沐云麾下的体制就形成了两个体系,一套回路。
领民在从平民晋阶至荣誉子民的过程当中,从底层的村乡邬镇一路乔迁,直到进入郡城、州城,乃至于忘忧镇。
然后呢?为了获得荣誉士绅的身份,再从这些地方回归到底层的村乡邬镇,一路向上攀爬。
最后,沐云不仅能透过这一套体系,将沐云所能提供的所有岗位都给塞满,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充足的锻练,还能借此缩短领民忠诚度达到满值的时间,提高子民转化的效率。
附带一提,荣誉士绅的晋升比例并没有直接公布,因为在领民转化成子民以后,他们所拥有的荣誉士绅身份,便会转入沐云为他们准备的另一套体系之中。
若将晋升比例直接公布,多出来的员额很难做出解释。
以沐云那疲懒的性子,怎么可能会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在推行这套荣誉士绅制度时,只会以【评比考核】一语带过。
在考虑周全以后,沐云便将预设好的计划,透过心智空间传给了普瑞希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