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的逆潮在提督试炼开启后的第十五天爆发了!深海力量从四面八方向着镇守府的方向涌动,那些海兽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拼了命地朝着逆潮涌动的海域汇聚,只见原本因深海力量的侵蚀而呈现暗紫色的海水,此时却彻底地变成了黑色!无数海兽聚集在海平面底下,或大或小的黑影不断地游动,让人看了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恐惧。
逆潮之所以称之为逆潮,是因为它的涨潮退潮并不是表现在海面上,而是呈现在海面底下。深海力量好似墨水一般地渲染,将整片海域好不容易才降下来的深海力量浓度再度提升了上去,只见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形成,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湮灭。
逆潮从出现到彻底爆发,再到逆潮涌入舰娘们好不容易才掌控下来的海域,这过程差不多花了两天的时间,外围的资源点首当其冲,可是因为逆潮还在涌动的关系,所以海兽并没有停留下来,而是顺着逆潮继续涌向镇守府。
资源点上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在这一刻发挥出了作用,各式火炮疯狂地倾泻着弹药,将抵近的海兽打成蜂窝,不多时便看见资源点附近出现了大量的海兽尸体,它们浮在岛礁的海岸线附近,一层又一层地堆叠了起来,甚至还因此将海岸线向外扩展了数十米的距离。
由此可知,这些海兽的数量究竟有多么可观。
当然,也不是所有资源点都是如此,有不少资源点也因为防御工事的火力过于薄弱的关系而遭受破坏,那些较为孱弱的海兽顿时便爬上了岛礁定居。
不是它们不想再跟着逆潮,而是其它海兽不允许!
没错,不允许!
根据逆潮的规模与强弱,海兽与海兽之间的活动范围也存在着所谓的界线,那些实力较弱的两栖类海兽只配待在最外层的岛礁,要是胆敢再深入一点,哪怕没有被舰娘们建立起来的防御工事打死,也会被其它实力较为强大的海兽给消灭掉。
弱肉强食的规则,深深地烙印在深海的序列当中,哪怕最低阶的海兽亦是如此。
说起来,逆潮这玩意儿舰娘们并不陌生,不管是在白砂星也好,沃德星这边也罢,她们都经历过了无数次,自然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
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放缓扩张的脚步,逐步降低深海力量的浓度,等深海浓度稳定下来之后再进一步扩张,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基本上就不太会引起逆潮。当然,就算真的引发了也无所谓,因在这段时间里面,镇守府和资源点的防御工事基本上也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根本无惧于逆潮所引来的大量海兽,唯一要注意的也只是那些蜕变成功的低等深海而已。
其次便是在建设镇守府和资源点的时候,同时对邻近海域的海兽进行大肆地清剿动作。如此一来,也能有效地抑制住逆潮爆发之际所引来的海兽规模。
白砂星那边在初期建立起来的临时镇守府和镇守府,由于彼此间的距离都拉得较远,而且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大肆扩张地建立资源点,因此只引来深海力量的涌动,而没有形成逆潮。
至于内海的部份,在中后期虽然疯狂地修建起了大量的镇守府、临时镇守府和资源点,可是因为内海那边受到深海力量侵蚀的状况本来就不怎么严重,所以也没有爆发过几次逆潮。
真正麻烦的还是在那些外围群岛上面,由于距离芜荒洋较近的缘故,加上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为了抵御深海,所以建设得极快,自然而然地便引发了好几次的逆潮,而且因为芜荒洋的深海力量浓度不断地攀升,一直没办法有效地抑制下来,因此直至此时此刻,仍会时不时地迎来深海力量的逆潮。
沃德星这边也没好到哪里去,虽然一开始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逐步展开,回避了逆潮的问题,可当提督们尽数将镇守府建立起来,并且开始向外扩张之际,逆潮的爆发便无可阻拦!浩大的规模用铺天盖地来形容都不为过,尽管因为防御工事完善,舰娘的数量充足,资源的储备也相当充沛的缘故,没有造成镇守府和资源点的沦陷,可是为数众多的海兽依旧突破了外围的防线,甚至还有少数海兽冲到了前线镇守府的邻近海域。
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当时的海兽规模究竟庞大到了怎样的一个程度。
舰娘们如何在有限的人力与资源的情况下,兼顾向外扩展的脚步以及镇守府与资源点的建设和防守,并在这中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便是提督试炼第三阶段所考核的内容。
要是舰娘的脚步扩展太快,虽然资源与战果的获取数量会有所提升,可是逆潮所引来的海兽规模也会随之扩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全线崩盘。倘若扩展的速度过慢,虽然安全是安全了,可是战果的获取效率却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远逊于其他舰娘,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度便显得至关重要。
麦妮德勒等舰娘都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策略,虽未停止扩展的脚步,可是重心却是放在镇守府和资源点的建设上面,所以获得的战果虽然不少,却远不如武藏等人。
在这个时候,艾拉其实还挺尴尬的!因为时间有限,她根本无法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防御工事,可是凭借着她对逆潮的了解,还是完成了针对性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