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花了半个月时间,把自己的一众妻妾安抚好,又好好陪了儿女们几天后,毅然踏上了去京城会试的征程。
张伟对于会试的把握,只能说尽力就好。
从大顺七年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自己基本上还是以学业为主。
在家庭和学社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
但是进入举人阶段后,学习上的成就已经不靠拼脑力了。
做为举人,基本上对四书五经和科举那一套流程都是再熟悉不过了。
再靠苦读,用处已经不大。
现阶段主要靠自身的悟性,或者有名师给你指点迷津。
张伟的悟性还算不错,在长湘书院的几年学习中也不乏有名儒大师会偶尔提点张伟。
但是悟性方面,自己肯定不是最顶尖那一批的。
论名师,自己也不是那个大儒的亲传弟子。
所以自己这次来会试,主要是检测一下自己这两年多来的学习成果,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其次是,来到大夏王朝这么多年,还没见识过这个时代的统治中心:京城,以及最繁华最风流的江南,总要都见识一番,才不枉自己来这人世一趟。
四海商行给举人们准备的船,是一艘可以坐两百人的大商船。
大商船后面还跟着他们商行的两艘货船。
张伟等人能用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包到这艘大商船,条件就是要带着后面的两艘货船。
毕竟一大群举人在船上,普通的关卡和钞关都不敢轻易来收税,至少不会被小吏们勒索着多交税。
张伟等人坐的大商船分为三层,最上面一层只有二十个房间,每个举人分到一间房。
举人可以自己选择带几个人进房住,其他带的下人只能去下层睡通铺。
这批举人中没有一个人带妻子上京赶考的。
所有没有夫妻房。
张伟自然带着阿荷一起住,李玉清则带了两个贴身丫头一起住。
有些举人则选择带了书童住一间房,也有的举人选择一个人住。
张伟看到那些带书童一起住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一丝恶寒。
当然出于对时代风气和对个人爱好的尊重,张伟没有对此说什么。
等四海商行的周船长把所有规矩都一一讲完后,商船正式出发。
张伟本来呆在自己的客房中看书,但船身的摇摇晃晃,使张伟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
张伟干脆放下书本来到自己的隔壁客房。
这里住的是学社内除了李玉清之外,跟张伟关系最好的高启功。
高启功,二十七八岁,长沙府的农村人,字志远,大顺四年中举,已经成亲多年。
这次高启功进京,只带了一个书童和一个老管家去赶考,是所有举人中带人最少的。
他的书童和管家都在下层睡通铺,所以客房中只有他一个人。
高启功看到张伟过来,很热情的打了招呼,并开口说:“卓然,你怎么过来了?”
张伟回答:“船有点摇晃,我自己在房里看书看不进去,就来找志远兄聊聊天。”
高气功说:“哎,是啊,这船这么晃跟本做不了其他事。
卓然不来,我就要躺下休息了。”
张伟说:“哦,那我是我打扰志远兄了。”
高启功:“开玩笑的啦,反正现在已经睡不着了,不如坐下来,咱们好好聊聊吧。”
张伟说:“志远兄今年不是第一次去京城了吧?”
高启功:“六年前刚刚中举人的时候,年少气盛,去京城考了一次,唉,结果名落孙山了。”
张伟说:“以志远兄的才气,这次肯定能中了,志远兄不必气馁。”
高启功:“天下英才,多如过江之鲫。高某实在算不了什么。
倒是卓然,年纪轻轻就已经中举,这次肯定是能高中金榜啊。“
张伟说:“唉,小弟能考中举人都是靠恩科加开的名额。
这三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长进,这次只是想着去京城看看,开开眼界,实在不敢想能考中会试。“
“志远兄,据说会试每届只有300个名额,江南两省,江西,福建,再加上南北两京,这几个地方就要占去七八成,其他的省都没有多少人能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高启功说:“江南,江西,福建,两京的确是文气荟萃,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占七八成。
咱们湖广也不比他们差多少,并且现在湖广地区的中试率,也是一届比一届好了。总有一天咱们会超过他们几个地区的。“
高启功又说:“湖广的未来以后就看卓然这样的年轻才子了。
像高某这样的马上要到而立之年的人,如果这次还没有考中,可能就要回乡谋个差事,来养家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