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侍卫顺着方子言所指的方向看去,脸上随即流露出了一丝恍然的神情。
“那人名叫周定一,是建文元年的进士,听说因为母亲抱恙,最近已经有段时间没来翰林院抄书了,这次回来,怕是缺钱了吧!”
翰林院供养的文士虽多,可这两名侍卫却能将其名姓一一记下,并在方子言询问的时候如数家珍般的阐述出来,这倒是让方子言颇为诧异。
“这里这些人你们都能认得清?”
“八九不离十吧,毕竟在一起厮混久了,怎么也都混个脸熟,况且这里是给朝廷抄书的地方,万一混进来个把闲人,那岂不是我们的失职……”
在论及自己职业操守的时候,两名侍卫明显洋洋得意,显然在他们工作的过程当中并未出现过什么重大纰漏,当然今早的情况要除外!
能够被选入翰林院的全都是历来科考拔得头筹的各地文生,而一旦被录入到了翰林院中,便相当于有了一个虚职,能领些俸禄银钱。
方子言对此有些领会,所以便对这两名侍卫所言颇为不解:“难道在此处供职的文生都很缺钱吗?母亲生病却不去照料,反而跑到这里接着抄书,这未免有些违背人伦!”
“诶,大人有所不知,在这翰林院中供职的文士,每月所能领到的无非就是那十几二十两银子,对若是放在地方,这银子的确不少,可这里毕竟是京城,他们又要养着一大家人,平日里人吃马嚼都是花销,这点银子又哪里能够?”
“就说那个周定一吧,我听说他之前不来抄书的时候,就常去附近刘财主家里当老师,教私塾,以此来给老娘赚些汤药钱,谁知这次遇到了什么事情,竟然又回了翰林院……”
这两人倒是颇为八卦,站在那里喋喋不休,议论起了周定一是否遇到了什么窘境。
反而是方子言,心中的怒气消减几分,逐渐理解了周定一的不易。
对方之所以前来借书,恐怕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老娘换些汤药钱。
此处搜集的这些古卷,但凡拿出一本,便是价值不菲。
只是这里的书稿多数都是朝廷从地方借阅而来。
至于宫中原本珍藏的那些古籍,早就已经被建文帝付之一炬。
这些古籍待到《永乐大典》编撰完毕以后还需物归原主。
如今若有遗失,那影响到的可是朝廷的公信力!
况且如今翰林院都成了东厂的大本营,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行苟且之事,方子言自然不能姑息养奸,听之任之。
但他也并未声张此事,而是给周定一留足了面子。
待到上午抄书完毕,翰林院起火做饭,有些家境并不富裕的文士便能在此享一餐饭食。
朝廷自然也知道对于翰林院中的这些文士颇有些亏待。
可如今朝局初定,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
银两必须要花在刀刃上,自然不能随随便便铺张浪费。
能给这些文士提供一餐饭食,这已经是朝廷所能给予他们的最大帮助。
从始至终方子言都一直在暗地里观察周定一,只见饭桶被抬来之后,周定一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背囊里取出了一只饭盒,随后挤上前去,打了满满一大碗饭!
但是打完饭后他却没吃,而是又将饭盒塞回到了自己的背囊里,紧接着步履匆匆,直奔翰林院外而去!
方家虽然已经被赦免,可是为了避免再度触怒朱棣,反而祸及家人,方孝孺已经将妻儿全部送回老家,只余自己一人在京,吃住都在翰林院中解决。
方子言给方孝孺打好饭后,便与其聊起了有关于周定一的事情。
听方子言提起周定一,方孝孺明显有些惋惜:“周定一的确是个人才,只可惜他不能善用自己的才华,只是被眼前的利益迷失了双眼!”
“您老何出此言?”
“周定一之前时常缺席编撰工作,就是因为这工作的收入太过微薄,像是我们每日守在此处抄录文稿,所能赚取的银两不过两钱而已。”
“就算每月里一日不缺,这一个月下来最多也只能赚取六两银子。”
“周定一给刘财主的小儿子授课,每月下来起码能赚取五十两银子的佣金,只是朝廷设立翰林院的目的毕竟是为了选拔人才,各地官员若有缺少,首先也将从翰林院中选拔。”
“但他不懂这个道理,只贪图眼前利益,之前已经一连缺席近二十天,反倒是这次地方官职有了实缺,朝廷需要选拔官员候补,他这才又回来表现自己,人品着实不够端正……”
方孝孺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只是摇头叹息,很显然他也爱惜周定一的才华。
方子言了解方孝孺的性格,此人虽然执拗到了偏执的程度,但评价别人却从不带有主观偏见,而是秉公直言,从不藏私。
这一点从他与朱棣之间的矛盾便能看得出来。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