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历史军事>文娱大唐> 第433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3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1 / 2)

怎么不一样?

李治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只是他刚入学,还不敢与不熟悉的周司业说话。

到的后来,周司业用戒尺那么凶狠的抽打房俊,也早就把李治吓坏了,自然更加有多远就躲多远。

直到此时,褚彦冲问出口之后,李治才将几人的文章都拿到一起来做对比。

没错,所有人的文章都一样,一样的《师说》,一样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唯独不同的是,李治的《师说》后面加了那一段话。

而其他人的《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之后就完结了。

李治的《师说》后续多出来的那一段话,很明显是作者写给李治的,如此一来,说明什么?

说明李治认识《师说》作者!

不仅认识,应该极为熟悉,没看到文章里面写的“常问道于余”么?

李治有些不明所以,眨眨眼睛,呆兮兮的反问道:“怎么你们的文章少了这一段?”

然后这小子就恍然大悟了,得意的笑道:“我知道了,定是杨先生为了鞭策我,所以特意在我的文章下面加了这一句。”

众学子一阵无语,这一段话里全是夸奖晋王的,你这臭小孩是从哪里看出来鞭策之

意的?

同时,众学子也都十分羡慕:

这就是宫里的名师啊,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不稀奇,想来一定是一位名满天下的饱学鸿儒吧?

国子监里也称得上是名师荟萃,但和宫廷里负责教导皇子们的名师一比,明显要差上不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只会偶尔才在国子监开课,但孔祭酒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皇子们的儒学教师之一。

国子监学子渴盼多时的一堂孔祭酒的课,宫里的基本上天天都在上,甚至已经上课上到想吐的程度。

这也算得上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杨先生,殿下说的可是杨通议?”

孔颖达等人在外听的久了,这时也忍不住走近询问。

他口中的杨通议名叫杨续,出身弘农杨氏,还是太常卿杨师道的庶兄,前隋观德王杨雄之子。

杨续本为秦州大都督府司马,三年考满进京述职,朝堂上尚未给他议定新职,所以孔颖达才以杨续的散官通议大夫相称。

李世民知道扬氏三兄弟都是久有盛名的名士,乘机邀请杨续进宫给皇子们授课,也算是成了孔颖达的同僚。

所以孔颖达才会第一时间,就把“

杨先生”三个字与杨续联系在一起。

只是,李治却摇了摇头。

孔颖达眉头一皱,又问:“那是杨太中?”

李治再摇头,孔颖达越发奇怪,继续猜到:“难道是杨少卿?”

这两人分别是太中大夫与大理寺少卿,也都是朝中杨姓官员中,以文名著称的佼佼者。

然而,李治依然再摇头。

这就奇怪了,孔颖达也猜不出来,按理说,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平时不应该默默无闻才对啊。

其他人的好奇心都快爆炸了,随着李治一个个否决,他们也对这个“杨先生”大感兴趣。

褚彦冲性子急,孔颖达连续问了几个错误人选之后,他居然大胆插嘴,追问道:“殿下,这杨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孔颖达也不生气,而是与其他人一样,直勾勾的盯着李治。

李治虽然还有些糊涂,但也知道这些人是钦慕《师说》的作者才华,也不由得十分高兴,很是自豪的说道:“杨先生便是晋王友杨凡啊,你们怎么会想不到呢?”

这个名字一说出口,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孔颖达等人还好,养气功夫在,城府也深,暂时还能绷得住。

可褚彦冲就不一样了,这家伙性子冲动

,当即就跳了起来,十分激动的大叫着:“怎么可能是杨凡?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向稳重的褚彦甫,同样接受不了这样的答案,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追问道:“殿下莫不是搞错了?如此旷世好文,怎么可能是杨凡写的出来的?”

孔颖达向来有长者之风,成人之美的事做的多,提携后进的次数更是不知凡几。

但是面对杨凡这个作者,同样很是不可思议,喃喃自语般说道:“没道理啊,《师说》行文老辣,笔力强劲,当是年高德昭的长者所作,杨凡尚未及冠,能写得出这样的文章?”

要不怎么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呢?

褚氏兄弟两人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怀疑,认为杨凡写不出《师说》这样的好文章。

可孔颖达已经越过表面,直达本质,看出《师说》里蕴含的思想与深度,是杨凡这个年纪很难达到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