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论的,甚至如果真的要比的话,其一为皓月,其一为萤火,萤火之光如何能与皓月争辉?
但所有人都更加喜欢“伐天檄文”。
是的。
“伐天檄文”。
或者说,后世的人们更加喜欢他的另外一个名字。
“自强书”
这一封“诏书”也好、檄文也好,经过数千年的流传,最后被中州博物院所收藏,成为了中州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后世大明人民联邦共和国的镇国之宝,一度被人将其拿着与“九鼎”、“轩辕剑”、“传国玉玺”相提并论。
甚至隐约之间,超过了传国玉玺的排名。
后世中,十大国宝的排名,前三位不知该如何排列,只能并列。
分别是
华夏九鼎、轩辕剑、伐天檄文
而后便是象征着皇权的
“传国玉玺”、“大贤良师至圣天师太祖皇帝印”、“赤帝剑”
而后是象征着历史文化祭祀的
“商太阳神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靠着“走后门”才排列到十大国宝的“洪武祭祀天地鼎”。
那么“伐天檄文”中到底写了什么呢?
很简单的一封诏书。
节选其中一段
“人当自强,自三皇五帝承九州文明而立华夏,至今数千年矣。”
“期间苦难无数,先贤辈出。”
“昔年,天降大水于华夏,大虞何曾屈服?以九鼎镇华夏九州,而立一家一姓之王朝,至今又千年矣。”
“天下动荡之贼,何曾为大虞也?”
“汉所谓天命,不过虚妄也。”
“若天有命人便从之,何需先贤问世?”
“若天有命人便服之,何来华夏九州之雄立。”
“若天有命人便屈之,何来华夏之族战四方而慑四夷?”
“故,无天、无命,无有天命也。”
这是“伐天檄文”的开篇,十分简单的一段文字,甚至不算是有什么文采,但其中所蕴含着的精神则是无论过了多少年都能让人热血澎湃。
开篇之“人当自强”也是后世为之取名“自强书”的原因。
而后洋洋洒洒数千字都是在论述人与天命之间的“关系”,便不再节选,但这篇檄文与其称为是一篇向大汉发出的“檄文”,还不如说是大虞向“天”发出的檄文。
在这篇檄文的最后,这篇檄文的作者只是简简单单的写了一句。
“此之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也。”
“天若有命以令人之慑服,则大虞不当也。”
“今之一战,无论胜负,愿以为苍生而“伐天”。”
整篇檄文没有讲述多少道理,甚至没有文采,只是在告诉所有人,人应该自强,人应该站立在大地之上自强不息。
所以这篇檄文才被称之为“伐天檄文”。
也正是因为这种平淡中蕴藏着的无尽的“傲然”,才让它超越了“传国玉玺”,成为了与轩辕剑、九州鼎并列的国宝。
伐天檄文传到长安城后,曹髦拿着这篇檄文来到了曹植的府邸中。
这个时候的曹植已经是垂垂老矣,整日躺在床榻上,想要恳求上苍让自己多活几日了。
看到这檄文的时候,曹植的手颤颤巍巍的支撑着他的身体坐了起来,他的口中一遍遍的念诵着这篇檄文,最后甚至到了疯魔的地步。
他恍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好啊,好啊,好一个伐天檄文!”
曹植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道:“此人之才,远胜我矣。”
“其中所蕴藏着的道理,是我这一辈子都不曾看到的啊!”
他捧着檄文,像是看到了人生至宝一样。
“得看此文,死而无憾矣!”
话音刚落,他的笑声便戛然而止。
曹髦看着曹植的头颅重重的垂落下来,眼睛中带着满满的痛苦与伤心之色,他猛的充上前去,跪伏在曹植尸体的面前。
“叔祖父!”
丞相署中
诸葛亮看着这篇满是豪气的“雄文”,眼睛中同样是带着些许的敬佩之色,他满是感慨的对身旁的众多侍者、大臣说道:“此人才华惊世,写此篇者定然是大虞“祖天师”。”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其实已经知道了“祖天师”到底是谁,所以他更加钦佩这一位了。
“当真是惊世雄文啊。”
他摇头叹息:“只是可惜,此等大才不能为大汉所用。”
诸葛亮环视周围的众将、众大臣,低声道:“最后一战、决定了大汉与大虞未来的一战已经到来,诸位可愿随我前往征战?”
在场之人,无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