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涛笑容温暖,眼神中充满了期望。
提起女子八雅,绛莺的心境豁然开朗。那位真正的“岁岁”,出身高贵,自小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中浸润成长。
茶艺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与智慧,岁岁无疑对此了然于胸。
为何如此佳人未能常伴世子身侧,成为了世子心中的一大遗憾。而对于作为“岁岁”替身的她而言,唯有越发接近那个原型,才能真正安抚他内心的伤痕。
从最初只是一名在深宅大院中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粗使丫鬟,到如今成为能够吟诗作对、熟练管理家中繁杂账目的才女,她的每一步成长,都似乎是为了那个名为“岁岁”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这份由内而外的蜕变,林鸿涛看在眼里,心中那份欣慰与成就感,如同春日里缓缓流淌的溪水,温润而又深刻。
她,自然不会感受不到这份注视背后的鼓励与期待。
茶道对于她而言,绝非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而是一门深入骨髓的艺术,是心灵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每一次轻拨茶筅,每一次茶香袅袅升起,都是她对生活精致追求的最佳诠释。“深蒙世子爷垂爱,贱妾感激不尽。”
绛莺的双眸如同初夏的湖水,清澈中带着几丝涟漪,她深情地望向林鸿涛,那目光中既有柔情也有感激。
林鸿涛回以温文尔雅的笑容,他的声音如同山间清泉,柔和却富含力量:“何须如此多礼?在这个家中,你想要的一切书籍,只需自行于书架间寻觅即可。”
这简单的言语间,是对她才华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之间无需多言的信任。
绛莺轻移莲步,遵照林鸿涛的吩咐走向那一排排承载着智慧与梦想的书架。
她的手指轻轻掠过那些古朴或华丽的书脊,最终选定了一册装帧精美的诗集。
在书斋的一角,她静静地坐下来,一页页翻阅,一字字默诵。
虽然踏入知识的殿堂相对较晚,但她相信勤勉可以弥补一切不足,这是她内心最坚韧的信念。
正当她沉醉于古诗的风雅世界时,门外一阵轻微的骚动打断了这份宁静。黎
管家特有的沉稳声音响起:“安国公爷驾到。”
紧随着的,是安国公那充满威严而又不失慈祥的浑厚声音:“免礼。”
林鸿涛缓缓合上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恭敬地迈向门口。
两人几乎是在门框的两侧相遇,那一刻,不仅是父子间的会面,更是两代人的传承与交流。
而绛莺,则默默退至一旁,低眉垂眼,用最谦卑的姿态表达着对长辈的尊敬。
在客厅中,林鸿涛将父亲引至主位,自己则谦逊地坐在左侧。
绛莺则细致地准备了一壶香茗,轻盈地放置于安国公面前,随后悄然退离,静候门外,她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对家中贵客的尊重与细心。
“只是餐后散步至此,顺便来看看你。”
安国公的话语轻松自然,却难掩对长子的关怀。
林鸿涛关切地问及父亲在兵部的重任是否已经妥善处理,得到的是安国公满意而宽慰的微笑:“都已处理完毕,接下来我将有月余的时间休养生息。”
林鸿涛心头的忧虑并未因此减少,他深知一个月后父亲将再次北上,面对塞外那无法预测的恶劣环境。
“父亲请务必珍重,塞外的风雪无常,孩儿实在放心不下。”
话虽简短,却包含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担忧。
安国公闻言,目光中充满了父亲独有的慈爱:“勿忧,为父身经百战,这些已成常态。当前国库空虚,圣上无意用兵,我在塞北的驻守,正好起到震慑邻邦的作用,战事还远,你放心。”
林鸿涛抿嘴,没有多言,但内心的复杂情感在那微蹙的眉头间展露无遗。
安国公转而提及朝廷对林鸿涛的赞扬,声音充满骄傲与期待:“皇上对你赞不绝口,你作为我们林家转向文治的第一人,承载着家族的希望。我对你寄予厚望,愿你早日带领我国走向强盛。”
林鸿涛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他许下诺言,字字铿锵有力:“儿必定勤勉不怠,不负父亲期望,让我国力强盛指日可待。”
安国公看着儿子,心中既骄傲又有些许无奈。
他轻叹一声,决定换个话题:“前几日我偶然遇到简极带着一个颇具武学天赋的男童,听说他有志从军,我打算安排他跟着路教头修行。”
林鸿涛听闻,心中了然,起身行礼:“那是洪生,他在戏班就已展现出非凡的武艺天赋,能得到父亲的赏识,是他之幸。我代他谢过父亲。”
安国公摆手示意不必多礼,语气中满是欣慰:“林家之所以威震四方,正是因为人才辈出。有此等好苗子,我也感到十分高兴。”
谈话间,安国公话锋一转,提及家族传承的大事:“军中需要人才,家族也同样需要人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