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沙岛。
其实刘祥很想要听一听世界上最好的一批短跑运动员是怎么日常冬训的。
但是听着听着,他就感觉……
还是熘了。
这几个人的嘴里……
根本“不说人话”啊。
什么“着地缓冲后期”什么“人体重心投影点”什么“髋关节肌肉是进行克制性收缩”什么“收缩力通过支撑脚作用于地面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加大”……这这这,每一个字拆开他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结合起来,自己就越来越懵了呢。
而且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甚至连刘祥偶尔一次次偷偷飘过都完全没有注意到。
“还是着地距离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苏神指着屏幕的一个角度,道:“着地距离是指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垂线的距离。而我国曾经的传统模式,是因前蹬时的支撑反作用的是一种阻力要减小阻力,才能发挥跑速。也就是讲必须加大前蹬角的角度,缩短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垂线的距离才行。但是现在这已经被证明了有问题。”苏神在旁边的白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叉,继续道:“从着地缓冲这一技术角度来说,着地距离的增长延长了着地缓冲前期的减速阶段,本该不利于发挥跑速。但是短跑是一个整体,如果考虑短期的确是如此,可如果考虑整个100米,是不是就有别的发现?”
“所以答桉是?”兰迪和苏神不再是之前的老师教徒弟模式,而是变成了现在和苏神一样的一对一平等交流模式。
这个双方身份的转变,足够证明了很多东西。
“是的。”苏神点头道:“我们苏神实验室的研究如下,虽然短期看起来受损,但从跑的整个周期来看,优秀运动员着地距离的增长,既加大了髋关节的克制收缩程度,也加大了膝、踝关节的退让收缩程度,增大了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为后蹬储备了能量,这样才最有利于有利步频和步幅的发挥。”
“这是米国运动员90年代的一些着地数据,虽然是通过老视频分析,有些模湖,但还是可以利用现在科技还原大概,而这是我们亚洲人的着地数据,看到了吗,我们的着地数据明显要比对方差一大截。会造成这个原因,除了理念的落后和科技水平问题,还有就是我一直说的身体素质了。没有身体素质作为保障,你就不可能在跑的技术周期中,前蹬阶段适当地增长着地距离,不可能轻易延长了着地缓冲的时间。”
“原来如此,这个方面我们完全走错了路子。”赵昊焕听后点点头,他现在已经早就对于苏神的各种知识储备能力,不再那么惊奇,甚至渐渐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苏神知道,不奇怪,苏神不知道,那才奇怪。
“可是我们做过尝试了,效果都不是特别好,是你们亚洲人都可以亚洲蹲,而欧米人不容易亚洲蹲的原因吗。是生理环节的问题吗?”兰迪也摸着下巴,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欧米人不容易亚洲蹲苏神知道,但是这是对于普通人,运动员柔韧和关节活动度足够,亚洲蹲也照样不是问题。说白了就是,这些都可以通过训练进一步打开身体大门后,得到发挥运用的东西,并不是说就真的欧米人一辈子怎么训练都做不到。但这个问题,苏神认为不在这里,道:“我认为还是踝关节结构功能特点及力量对着地缓冲的影响比较大。”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踝关节的结构功能特点对于奔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踝关节的结构功能特点包括:距骨大小产生的作用,小腿三头肌健的弹性形变能力等等,而在着地缓冲瞬间,当摆动腿的前脚掌以扒地的方式着地后,由于向前、向下的惯性,使前脚掌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当脚背曲到一定程度时,如果运动员的距骨相对越大或距骨离脚底面位置相对高,或小腿三头肌腱的弹性形变能力相对较强,那么就应该理论上可以使踝关节的背曲程度减小,迫使落地方面脚掌开始从全脚掌过渡到‘信用卡’。毕竟在保证缓冲动作充分的前提下,缩短缓冲时间,加快缓冲速度,就是‘信用卡着地技术’的作用之一,同时,小腿三头肌的弹性形变可以储存能量,为踝关节利用非代谢能工作,提高蹬地效率,提高跑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觉得我们后面的训练重心要攻克这个技术,首先要放到足踝和小腿三头肌上。”
“因为踝关节的收缩力量大小,对正确完成扒地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在着地瞬间,摆动腿积极向后,向下摆动,形成摆动腿的前脚掌以快速扒地方式着地。如踝关节的肌肉收缩力量较大,可以加大前脚掌向后的扒地力量,减小脚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加大前蹬角的角度,缓冲地面对人体的水平制动力,同时使支撑腿的脚快速地由全脚掌着地支撑转为‘信用卡着地支撑’,在保证缓冲充分的前提下,肯定可以缩短缓冲时间。”
“还有这个方面我认为也有借鉴意义。”苏神点开了另外一个电脑的屏幕,道:“我们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报告,众所周知在肌肉力学中,将肌肉分为三个部分:收缩元、串联弹性元、并联弹性元。而当肌肉收缩时,先是收缩元收缩产生张力,此时在肌肉的外部端末还测不到力的增长。然后,已经缩短了的收缩元将串联弹性元拉长。只有到串联弹性元被拉长到足够的长度,才能在肌肉末端测到力的变化,既然如此……看看这个。”
“腿部屈肌在脚着地前 15-20 ms 便已出现电活性。”
“这表明什么呢?这表明运动神经元向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