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好奇我为什么有那么多嫁妆田?我爹娘也是普通的乡下人,那些东西都是我姑姑的。”孔氏的声音空空的。
郁知秋眼神柔和:“你姑姑一定很疼你。”
孔氏毫不犹豫点头:“是啊,姑姑很疼我,什么都依着我,当初我姑姑原本是不同意我嫁到临水村的,是我坚持,她才松的口。”
“即便是我没听她的话,姑姑还是没生我的气,她依旧给我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孔氏有个姑姑早年在府城给人做丫鬟,因着心思玲珑,处事精明很受主子重用,得了主子不少赏赐。
她的姑姑跟兄长感情好,一得到赏赐便托人送回家,给家里改善条件,孔家人本就觉得对不起孔氏的姑姑,如何会用她的钱。
那些钱都被孔氏父亲藏了起来,留着等妹妹出来还给她。
这一等就是二十年,孔氏姑姑没嫁人,碰见主人家遇喜事求了恩典出府。
她回家后,孔氏的父亲将她这些年送回来的东西通通拿出来给她,让她拿去置办产业好好过日子。
孔氏姑姑没想到家人会把银子都给她留着,一点也没动,她感动得一塌糊涂,暗下决心要多帮衬家里。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 孔氏姑姑已不习惯乡间生活,她在县里置办了产业,自己在县里住着。
孔氏姑姑没有儿女,因此对孔氏兄妹十分疼爱,尤其是对孔氏,简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幸好孔氏那会已经十来岁了,性子已经养成,否则还不知道被宠成什么样。
一家有女百家求,孔氏到了嫁人的年纪后,她姑姑有些让她嫁到县里,给她物色了好些县里的后生。
孔氏一个都没同意,偏偏答应了乡下小子刘万良的求亲,孔氏姑姑又急又气,说什么也不同意,不想让自己侄女嫁个泥腿子。
孔氏自己大着胆子告诉她姑姑,她喜欢乡下平静的生活,她是在山里跑大的姑娘,不适合嫁进县里,也不喜欢县里的生活。
那些人愿意和她相看,不过是想从她姑姑那里得到好处,并不是真正看上她这个人。
孔氏虽是农家女,亦有自己的骄傲,不愿意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她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最终孔氏的姑姑还是依了孔氏,给侄女备了五十亩地和一个小铺子做嫁妆,并叮嘱孔氏有时间就去陪陪她。
本来孔氏姑姑还想多准备些嫁妆,是孔氏父母拦了又拦才减下一大半下来,即便是减量后的嫁妆,仍是乡下人不敢想象的。
有庞大的嫁妆作为底气,孔氏嫁人之后也过得很舒服。
公婆心里清楚儿媳妇的本事,很快分家跟着大房出去过日子,从没想过压榨儿媳妇。
孔氏跟在她姑姑身边学了不少东西,看人看事解决问题能力不差,她说的话都有道理,刘万良愿意听她的,可以说这个家她想怎样就怎样。
有钱没人管,家里没烦恼,日子怎么都好过。
郁知秋听完有些好奇,笑问道:“你就没想过去县里当少奶奶?家里家外都有人伺候着,万事不管,不也挺好的。”
“怎么没想过,不只我一个人想过,七里八乡的姑娘谁年轻时没想过嫁个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我也是个俗人,也不例外。”
“我记得第一次去县里那回,头天晚上我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脑子里不停想着县里是什么样子,那些人是不是都很有钱,他们说话做事是不是跟乡里人不一样?”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从我脑子里闪过,我越想越精神,半夜还没睡着,我娘听见声音过来看我,她跟我说让我去县里多听多看少说话。”
“看也别光看别人好的一面,要想想这份好处对应的代价,多看看光鲜背后的真相。”孔氏的语气里带着庆幸,想来是觉得母亲提醒得对。
“后来呢?怎么就改变主意了?”郁知秋咽下嘴里的糕点追问。
孔氏抬起一条腿踩在凳子上:“后来见到的那些人都跟我想的不一样,她们穿金戴银却不及我自由,说话含糊不爽快。”
“我一开始羡慕她们,几天后便没了这种感觉,在县里的那些天,我心里始终惦记着山里风,地里的粮食,家中的鸡鸭,那会我便想清了日后的路。”
“我姑姑还老给我讲那些大户人家的事,什么姨娘陷害夫人,夫人惩治姨娘和庶子庶女,又或是每天得给婆婆早晚请安,吃饭布菜,光听着就难受。”
“别的不说,单我吃饭爱抬脚的习惯有钱人家就受不了,即便因为我姑姑的面子勉强接受我,始终不是真心的,不是真心,早晚会散。”
“就去那一回,什么有钱人家的少奶奶、秀才娘子我一个也不想了,我是棵野草,适合扎根在地里。”
郁知秋感慨道:“孔嫂子的母亲真是个睿智的人。”
孔氏点点头:“我娘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她说的道理浅显易懂,都是她自个儿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