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宏博一介武人,体会不到水榭别的好处,也只觉着临水坐着格外清凉而已。王氏等女眷却是暗自体贴在心,觉着今年的中秋过得别致,临水照月,不用抬头便看得清那一轮皎洁银盘。待到几道热菜呈过,有扎实的酱脯子,也有精致的蒸甜枣,里头酿了米粉做的甜心,吃着既香又甜,一不留神,肚子已是填了个半饱。
王氏凑到徐明薇耳旁问道,“怎地没上了冷盘?”
徐明薇低声回道,“儿媳第一次掌家,怕摸不清长辈们的脾胃,冷菜冷水的,叫螃蟹一冲,倒容易吃出个寒凉来,因此只敢上了热菜,少不得另外用些心思。”
王氏笑道,“你这样细心,也是好的。”
说罢,便专心饮宴。老赖家的看着时候,往席上传了热腾腾的黄酒,众人便知是螃蟹要来了。果真,过不得须臾,丫头们捧了笼屉,一桌桌地分来。掀开笼屉一看,里头却是一个蒲包,解开稻绳,独一只硕大的螃蟹,伴着几瓣金菊。一时火红金黄,彼此相映着好不热闹。
傅恒也不要丫头帮着拆蟹,自己掀了蟹壳,但见里头红红黄黄的满是膏脂,肥美异常,便又多了几分食欲。拿勺子舀了蟹黄独尝,其鲜美滋味却是强胜以往所有。第二勺才叫拌了醋,慢慢细品起来。
三房的太太梅氏笑道,“今年的螃蟹,尝着却是比以往的都要好哩。”
底下哪有不应的,全都笑着应和了,连傅宏博尝过之后都破例说了一句,“的确是好,恒哥儿媳妇有心了。”
焦氏有意作梗,对着王氏笑道,“嫂嫂,您听听大哥说的这话,倒显得您这些年都白做了工,一点都没叫大哥看在眼里哩。侄媳妇一来
,就只看到媳妇的好了。”
王氏不钻她的套,拿帕子擦了擦嘴,笑道,“江山带有人才出,一浪又比一浪强。我这儿媳自然是要强过我这老太婆才好,若是一代不如一代,你我都这个年纪了,难道还要睁眼带到棺材里不成?”
一句话就将焦氏堵了个没音,倒想起自己屋里那两个不成器的,一时心里恨恨的,连着螃蟹都吃着没了滋味。
男人心大,全然没有听出来这一来一往的交锋意思。但在座的女眷们却是心里敞亮,三房太太梅氏笑着朝徐明薇看来,点了点头。
徐明薇也朝她颌首致意,心里明白三房的和二房的不是一条心,暂时是友不是敌。
一时众人无话,都专心享用起螃蟹来,但再好的东西,最多吃到三个也就停了手。厨房的又端了苏叶汤上来,众人饮过一盏去寒凉,并用之洗手,去了腥臊味道。
王氏便笑道,“往年也只用热黄酒,这孩子想得真是周致。”
梅氏也跟着夸了几句。徐明薇不好意思道,“娘,婶婶,你们可别再夸我了,这都是厨房的妈妈们想的。”
焦氏这时候凑上来一句,笑眼道,“平日倒不见她们这样体贴,还是侄媳妇会调理人。”
王氏拿帕子掩了唇笑笑没说话,梅氏也转过一边,徐明薇淡笑着回道,“婶婶这声赞明薇就担下了,都是为着尽孝心,多想一步也是应该的。”
这时请的折子戏班已经在水台上开了锣鼓,王氏回头问道,“今天点的是哪一出?”
徐明薇答道,“《嫦娥奔月》,只为应景罢了。娘和婶婶们要是有想看的,也可以一并点了。”
王氏笑道,“这倒不用了,八月十五团员的日子,教他
们唱个一出就家去罢。”
徐明薇也是这个意思,便笑着将戏本子收了,让婉容跟戏班主传了话,演个一出齐活便好。
傅恒回头来看,低声笑道,“什么时候叫的戏班子,怎地前头没听你说起?”
徐明薇道,“我看娘给的银子还有多,想着过节也热闹一出,早早告诉你还有什么意思。”
这话倒是真的。家里虽然也请戏班子,但一年也没个几回。这次戏台搭在水上,又有烛火四下照得亮堂堂的,临水唱来,更觉意悠悠。家里几个小的欢喜得怀揣了果子糖,一会儿跑这边看看,一会儿蹲那边听听,孩子的笑声将这晚的热闹点燃,喜得大人们也是笑呵呵的,拿了新烤的月饼吃上一两个,不觉甜到了。
一折戏唱罢,戏班主是早早领了赏钱去了。但架不住三房的女人们磕着瓜子说闲话,男人们自知搭不上话头,也凑在一块儿谈论朝局,众人闹到近酉时才散,徐明薇没那个精神头,早累坏了,听着最后一句归家从王氏嘴里冒出来,立刻抖了精神,倒把王氏给笑的。
“也知道你累了,恒哥儿赶紧领了你媳妇儿回家好好歇歇。明早请安你们两个也不必来了。”
徐明薇连忙谢过王氏,傅恒笑道,“娘,那孩儿就先回了。”
一行人还没出了水榭,迎头看见薛婆子垂手而来,撞见傅恒和徐明薇,脸上堆起讪笑,招呼道,“大少爷好,大少奶奶好,这可是要回去了?”
傅恒显然知道她是做什么去了,沉声问道,“姑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