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步蘅便开始为李瑈画扇,因他已言明不喜兰草图,便想画个中规中矩的图。
将一切准备好,正要开始画,知秋的回信便到了。她自青雀腿上摘下信,细细看去。
极短的一封信,除了说明自己下榻客栈外,仅仅一句:既如此,弟不归便是。
虽然短,却不妨碍步蘅从中感受到知秋心内的委屈与满腹怀疑。
知秋与步蘅一样,不得父亲欢心,但是相对来说步蘅更好一些。父亲对她
从来和颜悦色,她亦始终顺从父亲,所以纵使不似流芳那般,却从未受到斥责。
知秋就不一样了,他父亲几乎没有和颜悦色地和他说过话,他亦不如步蘅柔顺,总将不服气埋在心里。直到三年前,他的“不服气”积累到一个极限,回家时与父亲大吵一架回到齐云山,就再也没有回来。
最近一次见面是因为他们师傅天枢子羽化登仙,道善前去送别好友,于是在齐云山住了十几天。两父子相
见却都一言不发。料理完丧事,道善因见齐云剑派在旧掌门尸骨未寒之际,就为掌门之位争夺起来,心感厌恶,便要带着儿女回去。
师傅既已不在,昔日一起习武的姐妹兄弟又为掌门之位四处拉拢人,而步蘅心里只认师傅这一个掌门,谁都不支持,很愿意跟父亲回去。
流芳素来依赖姐姐,又为道善所珍爱,两人都说回去,自然没有不回去的道理。
唯有知秋,他以父亲并未亲口跟他说为
由而拒绝回去。道善却觉得他不愿回来,乃是惦记着掌门之位,十分不喜。
父子两人其实还在赌气,可是都十分嘴硬,谁也不肯让一步。道善于是赌气只带着两个女儿离去,知秋于是也跟着赌气,独自一人留在了齐云山。
那夜,步蘅见父亲将夜间到访的檀彦之当作是知秋,面上虽是冷冷的,嘴上却有所松动,于是连忙去信一封让知秋回来。知秋虽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回来,但从他奇
快的行程便知他有多高兴。
本已到城门之外,眼见就要到家了,又突然说让他不要回来,也不能怪知秋多想。
步蘅只觉他们父子间的误会太多,绝对不能再添这一项,便想再写一封将事情解释清楚。于是提起笔来,开始写如何参宴,宴会之上伯父如何间心事不宁,事后如何郑重其事地告诉她……
可是写好了又踌躇起来,心道,不怕意外就怕万一,如果这信落到别人手上,岂不危害我叶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