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导演和观众都在诟病中国电影的审查问题?
说白了就是没有标准。
印度、韩国和好莱坞电影没有审查吗?其实都有,而且人家比我们严格多了,但人家有标准。
就像好莱坞似的,pg-13的电影,有两百多页审查标准,不按照标准拍,那对不起,给你定到r级。
虽然也能走关系,靠人情世故或者是金钱公关来更改标准,但起码有个参照物,知道应该怎么改。
中国电影就不太一样了,比如《无人区》,当初就是怎么都不行,等风头过了,随便加个结尾就过审了。
还有《浮城谜事》,娄叶坚持一刀不剪,上面就让他改一下,两边就尬住了,这是审查的问题吗?
这是面子问题……
就算审查没有标准,过了这么多年,观众和从业者心中也大概有一个标准,就是什么样的镜头不能拍,比如暴力、血腥、涩情之类的。
和写小说的时候规避那些敏感词差不多……
所以大家看到《湄公河行动》的时候才会这么惊艳,是不是太血腥,太暴力了?
到底是怎么过审的?
其实这就涉及另外一套审查制度了,就是按照题材分类。
《湄公河行动》属于重大题材,什么叫重大题材?就是大事件,这种电影想要立项,通过审查,其实不归总局管,而归各大部委。
比如《湄公河行动》就是公安部审查,过几年邓朝拍的《银河补习班》,是教育部审查……
当然,《银河补习班》不算重大事件,只不过邓朝想要批判教育,人家就得审查。
所以才会有人在《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上映之后,用过于血腥暴力来抹黑这两部电影。
还有为什么林超闲能拍,其他人不能拍?
这倒是没错,如果按照分级制度来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都是妥妥的r级。
但人家愿意投大钱拍摄这种主旋律电影,其他公司要是也投几个亿,筹备几年,拍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上面肯定也让拍。
那其他公司为什么不拍?
不还是怕赔钱吗?
这些公司的心思,其实领导们都知道,《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时候,就有总局领导在会上吐槽,“很多导演和制片人老和我们抱怨审查太严,很多题材不能拍,我就问他们,到底什么题材不让你们拍了?这些人又说不出来。”
“人家印度能拍《摔跤吧!爸爸》,这个题材我们不能拍吗?我看他们根本没想过拍《摔跤吧!爸爸》,他们只是想拍《过来吧!小姨子》和《别这样!姐夫》。那对不起,审查对于这样的导演和制片人来说,那就是太严。”
……
扯远了,《湄公河行动》的节奏很紧凑,动作戏也很凌厉,只有一部分记者和观众好奇审查的问题,然后就被电影的内容吸引住了。
《湄公河行动》是标准的三段式结构。
第一段是湄公河惨案发生,成立四国专案组。
第二段是调查出幕后boss糯卡。
最后一段是追捕凶手,成功抓获带回国。
前二十分钟就是第一段,从开始到成立中老缅泰四国联合专案组,然后捣毁一部分制毒窝点,算是第一个小高潮。
然后就是第二段对抗的部分了,救岩多帕啊,协助线人逃跑啊,引出沙先生一伙人,还有鸿门宴的枪战,整个人物关系网铺开,电影也进入高潮部分。
最后就是boss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正义战胜邪恶,糯卡被押送回国……
三幕剧,七个情节点,一个不少,环环相扣,标准的好莱坞模式剧本,很规整,该爽的时候爽,该压抑的时候压抑,时刻调动观众的情绪。
观众显然也很满意,两个小时的电影,观影途中没有一个人上厕所,这就是电影的成功……
屏幕亮起来的时候,所有人自发起立鼓掌,《湄公河行动》不但爽,还承载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毕竟是我国第一次跨境执法,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导演林超闲带着主要演员上台鞠躬致谢,他非常激动。多少年了,终于得到这么多观众的认可……
《湄公河行动》算是林超闲导演生涯的转折点。
大家都说他不会拍文戏,甚至连楚嚣也这么觉得,其实冤枉了林超闲。
往前推几年,林超闲还是会拍文戏的,而且也喜欢拍文戏。
他最喜欢的就是探讨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警察,比如卧底,都可以探讨。
而且也有成功案例,比如《线人》,林超闲还帮谢廷风拿了一个金像奖影帝,这部电影也是谢廷风继《半支烟》之后,唯一一部不靠耍酷演下来的电影。
但是谁在乎呢?
大陆观众怎么可能关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