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才媳妇,出来吃饭了。”
赵母的喊声从门外传来,沙哑中带着一丝忧伤,打破了钱春华的沉思。
伴随着门嘎吱一声轻响,外面的光线透了进来。
钱春华不需要起身,从声音可以判断,这是原身的婆婆赵母。
“你感觉好些了吗?起来吧,饭菜都准备好了。”赵母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关切,眼中流露出对儿媳妇的担忧。
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二房一家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嗯,我这就起来。”钱春华轻声应答。
赵母叫起儿媳妇,才转身离开了房间。
钱春华目送着婆婆的背影,心中明白,两位老人失去儿子的痛苦,绝不亚于原身。
在原身的记忆中,赵家虽不富裕,但家人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兄弟间鲜有矛盾,这在村子里并不多见。
这样的家庭氛围,对于钱春华来说,非常难得。
在穿越之前,她是家中的独生女,父母都是军人,忙碌的生活让父母陪伴她的时间少之又少。
钱春华在孤独中长大,成年后,父母又早早离世,留下她孤单一人在这个世上徘徊。
穿越前,钱春华尝尽了孤单的滋味,深知无人陪伴的痛苦。
然而,此刻的她,却拥有了一家人的陪伴,还有三个可爱的孩子环绕在膝下。
赵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却是最宝贵的财富。
她心中暗自庆幸,自己随身带着的空间里,藏着丰富的物资,未来总有机会悄悄拿出来,为家庭带来一丝改善。
然而,就在穿鞋子之时,一个疑问突然涌上心头。
原身的丈夫,一年跑镖能上交七十两银子,从他二十岁开始,已经在外面跑了十年镖。
那么,这十年的时间,至少应该有七百两银子的积蓄。
就算家里用去了一部分,也应该剩下五百两银子才对,为何家里还会如此贫穷呢?
带着这个疑问,钱春华穿好了鞋子。
钱春华深吸了一口气,拉开房门,准备出去面对以后的一家人,但愿不要露出什么破绽。
钱春华步入堂屋,只见饭桌前已有七人,晚饭已近尾声,显然大家并未等她。
她心里微感不悦,毕竟自己一听见赵母招呼,就立马出来,并未耽搁时间。
然而,钱春华并未过多表露情绪,迅速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堂屋的大饭桌上,此刻围坐着八人。
赵父与赵母稳坐主位,老大赵永强夫妇坐在左侧,而钱春华和赵小娟则坐在右侧。
下首位置坐着的是大房和二房的长子,赵青水与赵青云。
若老三赵永文在家,这位置便要让给他夫妇,而赵青水与赵青云便只能坐回一旁的小桌。
现在,小桌上坐着三个孩子,赵青松、赵青峰和赵小灵,他们安静地喝着粥,就着桌上的一小碟咸菜,默默地啃着窝窝头。
看着乖巧懂事的孩子,钱春华心中涌起一股柔情。
若非顾忌引来不必要的注意,她真想上前将孩子搂入怀中,亲自喂他们吃饭。
看完孩子,钱春华将目光落在面前那碗稀薄得几乎能映出人影的粥上。
记忆中,粥本不该是这般模样。
环顾四周,桌上其他人的碗早已空空如也,连对比的机会都没有。
仅有的三根咸菜孤零零地躺在碟子里,而本应有的窝窝头却不见踪影。这就是她记忆中那个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吗?
钱春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困惑,她端起碗轻抿一口,只觉陈米的味道浓烈刺鼻。
大脑飞速运转,她意识到情况似乎有些不对劲。
初来乍到,她不能就这样不闻不问。
于是,她鼓起勇气,目光转向赵母,问道:“娘,我的窝窝头呢?”
钱春华空间里物资丰富,对窝窝头并无多少兴趣。
但她深知小说中描述的家长里短之事,明白一次退让只会让自己日后备受欺凌。
李翠红见钱春华发问,脸上笑容依旧。
不等赵母开口,自己主动解释道:“春华,我见你没出来,以为你不吃了,怕浪费,就把窝窝头分给永强和青云了。”
钱春华愣住,这就是原身记忆中那位吃苦耐劳、善良勇敢的大嫂吗?
李翠红见钱春华没有回应,误以为她仍是往日里那副逆来顺受的模样,继续用那充满真诚的笑容解释道:
“永强干体力活,青云读书费脑子,他们多吃点。你今天躺了一天,不吃也没关系。”
钱春华心中一阵无语。
她哪里是躺了一天?
分明是原身因悲伤过度而昏迷,到了大嫂口中,竟得了一个她好吃懒做、躺了一天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