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白子堂说的话,吴王朱允熥微微一笑,而后将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知子堂你是否听过一个叫天硕的人?”
天硕?那不是世间罕有的老者吗?世人常用仙风道骨、游历四方等等词语来形容他。
只是不知朱允熥说的天硕和白子堂想的是否是同一个人?
想到这里白子堂不禁开口询问朱允熥。
“殿下说的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且精通九九八十一行的天硕吗?”
闻言朱允熥点了点头,而后回复白子堂。
“就是他。”
“就是那个天硕。”
“如果他能站出来为我说几句话,哪怕就几句话,结果就会不一样,而流传坊间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
朱允熥说完白子堂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对此白子堂深表赞同,
传闻天硕是难得一遇的百年奇才,早在天硕八岁的时候就为乡里乡亲免费义诊、分文不取,一直到天硕二十岁,有大半个中原的人都找过天硕,不是让他看病就是找他寻求帮助,无一例外的天硕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人。
二十岁以后天硕关了自己的药店,外出游历,在外出的几十年来,天硕一边苦心钻研其他技艺,一边治病救人,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为一个地方的老百姓解难,被老百姓视为活神仙。
白子堂最近一次听到天硕的消息还是半年前天硕从劫匪手中救下数十个壮年男子人的性命,那几十个人承载的是几十个家庭,天硕的这个举动相当于拯救了上百号人。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天硕又一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对于这种事情人们早已见怪不怪。
在老百姓的心中,天硕就像守护神一般,他总能及时的预知到人们的危险,进而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有时候人们对于天硕的行踪也感到好奇,前天天硕在黄州府救了人转眼又有人说天硕在南阳府现身了,这黄州府和南阳府相距不近,老百姓不知天硕是如何在短短几日内奔走于两地之间,还能准确的预知到有人身陷危机进而伸出援手。
用正常的思维逻辑搞不明白的事情,老百姓也不予以深究,只当天硕是天神下凡,不仅会飞檐走壁,还能日行千里,总之就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天硕的身影。
也是因为天硕做的这些事情,使得天硕在老百姓中间有很高的威望,几十年来老百姓都觉得拜天硕比拜菩萨那些神佛还管用,最主要是天硕被老百姓视为降落在世间的真神,而观音、太上老君那些却是供奉在天上的神仙,只能看不能用。
这些神乎的传言是老百姓对天硕的看法,白子堂身为一个行走江湖多年的人当然不会以这种愚昧、幼稚的想法去看待天硕,但老百姓的那些传闻又传的十分逼真,这让白子堂心里也有些捉摸不透。
既然是吴王朱允熥主动提起这件事儿,白子堂也压不住心里的好奇心,而后开口询问道。
“听殿下提起天硕,想来殿下对天硕这个人很了解了。”
“关于天硕,属下有几个疑问,还请殿下解答。”
天硕那些神乎其神的传闻,朱允熥当然都听过了,尤其是石进给送进来的书信中,几乎每封都会提到天硕这个人,因此对于天硕朱允熥是再了解不过了。
听到白子堂询问,朱允熥看向白子堂,而后说道。
“子堂,你想问什么?”
闻言白子堂开门见山的将心里的疑惑给提了出来。
“殿下,属下听闻天硕不仅会飞檐走壁,还能日行千里,跟天神下凡似的。”
“天硕真的有这些本领吗?”
朱允熥就知道白子堂对这些传闻好奇,飞檐走壁不用朱允熥解释,他们这些江湖流派,有几个人不会使轻功,不会飞檐走壁呢?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白子堂才对天硕这个人充满好奇,日行千里除了骑行千里马之外似乎无从解释,但哪里来那种天天能日行千里、四处奔波的马呢?
得知白子堂心里的疑问后朱允熥为他解释道。
“飞檐走壁大概是真的。”
“日行千里嘛,这是不可能的,甚至天神下凡也是无稽之谈。”
“但非要解释天说的行为的话,那只能说天硕是一个团体,是一群人,并非是一个人。”
朱允熥寥寥几句话便解答了白子堂心里的疑问,而且朱允熥说出了白子堂乃至大多数人心中的疑问,看来吴王殿下对天硕的了解比自己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从吴王殿下的回答中就能看得出来,吴王殿下对天硕有过深入的研究。
至于吴王殿下说的天硕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这一点,白子堂选择相信。
众所周知黄州府是在湖广省,南阳府是在河南省,中间相隔数十千里,就算天硕真的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也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内从黄州府跑到南阳府,对此唯一的解释就是黄州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