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眼就笑着问一句。
以前宝玉最怕的人是贾政,但是刚才那一眼看来时,宝玉觉得这个便宜哥哥比贾政可怕多了。让人浑身打寒战的那种。
“我、我、我没闹!”宝玉结结巴巴的说完,走到母亲身后,低头站着。
贾琏见状微微一笑,冲贾母先抱手,后跪地;“孙儿给祖母请安,今个儿是端午,祝您祥泰安康,百邪不侵!”
贾母听了这话,顿时脸上笑开一朵花,赶紧起身来扶起来:“乖孙说话就是好听。”
贾琏顺势而起,冲屋内一干妇人一一见礼说话,即便是邢夫人赵姨娘,也都是礼数周全。
(ps:突然想到某红楼电影里贾环偷吃的画面,忍不住想吐槽,贾环是主子,待遇很好的,人缺的是银子,不是吃的。搁这抄庆余年呢?)
酒席自然是男女不同桌,礼教不是说着玩的,是真正要落实到生活层面每一个细节的。
贾琏发现贾赦照例没来,听说是来过找借口又走了,心中的怨怼之气可见。由此,贾珍坐主位,脸色苍白的贾珍再三推辞,还是被贾琏客气的按在次席。贾琏坐下后,贾家目前三个成年男丁算是汇聚一堂了。
这三人的组合就比较奇怪,贾政看看前后还问一句:“宝玉怎么没来?整日在脂粉堆中厮混,不争气的东西。”
贾政说儿子,贾琏笑而不语的吃瓜,贾珍赶紧开口劝:“宝玉还小,我家那小畜生也没来呢。”
贾政怒道:“那能一样么,蓉哥儿在外面那是应酬,为了家里的营生。”
贾琏端起杯子道;“侄儿敬二叔一杯!”贾政这才放弃骂骂咧咧,换上一脸笑容的应对。
三人各自敬酒一轮后,贾琏起身道:“我去给祖母敬酒!大过节的,是要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晚间陪着贾母看了一折戏,起身告辞的贾琏才算完成了一天的演出。很成功,孝顺的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夫妻二人对坐时,王熙凤享受着小丫鬟的捶腿,口中不屑的吐槽;“爷是没见着黛玉妹妹离开的时候宝玉那副样子!”
贾琏无精打采的在躺椅上,一身短打,兴致不高的接过去;“什么样子?”
王熙凤挠挠头,找不到合适形容词,倒也桂香来了一句:“像极了前院的来福,狗盆子被端走时!”
嗯,来福是条狗,一条细犬!以前是猎场上的好狗,如今没啥发挥余地了。贾家这一代人,没人练武,更不喜欢打猎。
“别这么说,宝玉还小,当初我那么大的时候,好不到哪去。”贾琏看似很公正,桂香道:“爷那是藏拙!”说着忍不住鼻子发酸。
“大奶奶走后,爷没个人疼,太不易了。”桂香又补一句,贾琏有点尴尬。即便是原著中,贾琏也是自己选择摆烂,没人欺负的。
真要说欺负,原著里的王熙凤算是对贾琏最不客气的人了,即便如此,也就是私下里说几句。说起来,原著中贾琏的情况,多拜贾赦所赐。
当然了,主要还是个人不争气。不然以贾家的家世,贾琏稍稍努力一点,何至于要买官。
端午节后恢复上班,承辉帝下诏,内阁开会。
内阁会议是个不定期的会议,有事就开一下,皇帝下令的时候必须开,内阁大臣建议时则看具体情况。
这次承辉帝没叫贾琏,乐得轻松的贾琏呆在研发司,督促让阿让和历道行的研发进度。
仗着堆人玻璃生产的进度还算凑合,市面上暂时还是供不应求,安装队每日的工作忙的飞起,研发司也确实赚大了,成为最热门的衙门。
也就是有贾琏这个混世魔王坐镇研发司,不然天知道能塞进来多少不相干吃闲饭的人。
内阁会议上承辉帝丢出了两份奏折,两江总督与湖广总督,分别上奏,行考成法。
对,就是张居正搞的那个官不聊生的考成法。
“此事,内阁商议即可,不要外传。”承辉帝开口定调子,内阁五个大臣面面相觑,这玩意一旦由内阁提议施行,这几位能有个好?
这话是怎么说的呢?朱元璋那会,官员带着枷也要照常上班,每天上班前写好遗书,也没见文官们造反。张居正稍微推行一下kpi,官员们就抱怨官不聊生。对比一下,真是有趣。当然了,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一旦到了朱允炆那,如同黄河决口。等朱棣靖难成功了,想回到朱元璋那会也很难。
再往后朱家的子孙们怎么说呢,再也没出现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皇帝了,国家向下的趋势,开始加速。
只能说,一直勒紧不行,一直放松也不行,就是要松一下,紧一下。
朝廷官员可不是大学牲,给个月薪三千 画大饼,就能热血沸腾的干活。这帮人手里有权力,生活上还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工作上还不是能摸鱼就摸鱼么?升官发财人人奋勇,上阵杀敌担责任,个个往后躲。有点绝对了,但这是多数现象。
要不要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