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人自然是以林如海为首的勋贵党。不过这波人太少了,四品以上的文官,眼下就林如海一个。
现实就是随着方白衣的倒台,文官集团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领袖人物。
李清有野心争一争文官领袖的地位,现阶段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要做到首辅的位置,再谈其次。在李清看来,孔照的性格有缺陷,缺乏担当,并不适合做首辅。梁道远倒是个劲敌,但此人在方白衣被罢的过程中,选择了沉默。因此,文官多有诟病之。
李清在文官中的形象,因为他的努力经营,渐渐的朝着面对皇权,选择合作为主,斗争为辅的阁臣形象发展。做文官的都知道,皇权从法理上是无限的,多数情况下,文臣都是有限的斗争。所以,随着李清入阁,很多文官也选择了跟随,并帮忙洗地。
每次会试,都像是一次战斗,兜里揣着足够银元的贾琏,再次使用钞能力,占得先机。
分配考棚这个事情嘛,即便是主考官李清,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多少小吏靠着这一波肥一年,你要拦着大家挣钱,真要小心被人下泻药的。
这种事情不是没有先例,太上皇十年的主考,就因为要整顿考场纪律,叫人下了泻药,拉了整整三天不说,连累其他考官吃了三天的猪食。这事情还无从查起,就这么一回之后,再也没有主考官叫嚣着整顿考场纪律了。
三场会试结束后,批卷的考官们加班加点的忙碌时,承辉帝身边的大太监裘世安出现了。代表皇帝表达了慰问之后,裘世安并没有走,而是留下来,我就看看,不说话。
这一家伙给李清原本有点昏昏沉沉的脑袋干清醒了!
正常情况下,李清只要看看前十名的卷子就行,现在他不敢怠慢,拿到趁机先看算经,跳了唯一的一份算经满分的卷子先看。看完之后,李清松了一口气,这熟悉的配方!
字迹,馆阁体能写出大小一模一样的人还真不多,贾琏算一个。文章内容,四平八稳,拿放大镜走找不出出格的地方,就质量而言,可以算上乘的。
看完前十的卷子之后,李清陷入了犹豫,到底给个第几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