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武侠修真>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二百四十六章 接二连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六章 接二连三(2 / 3)

地上的最大交通枢纽,提着大包小包来来去去的外地农民工,这里最多。

外来务工人员的事,不是现在才有的,自古以来,首善之都,都是稍微有点心气的人向往的地方。

尤其是在这个社会急剧变化的年代,向往大都市的繁华是再正常不过了。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部早年的电视剧,但它的主题曲《我不想说,一定都听说,二十多年后,依然有不少人翻唱成名。

反应时代热点的电视剧,天然带有热度加成,尤其是以前甚少被搬上荧幕的外地打工仔。

这里面可以讲的故事太多了,就这份剧本里所述,就让金尚收获颇多。

比如里面提到了公租房政策,京西地区,只要是被认定相关资质的企业,就能开具证明,在有关部门申请排队廉价的公租房,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个幸运,但还是能保证许多外地打工者的基本住宿的。

这就和金尚理解的群租小格子间的脏乱差社区有很大区别,金尚以前很少写类似贴近百姓生活的文章,就是怕两个世界的差距,导致认知出现偏差,闹出乌龙来。

不太合规的现象肯定有,但绝对不是主流,更不是藏污纳口,滋生罪恶的沃土。

另外,金尚还惊奇地发现,本地对低收入失业人群,临时工等,居然是有类似“降落伞”保护的规定的,虽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对工作变动较为平凡的临时工,还是很有好处的。

这不是实际了解过,谁会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金尚也自诩偶尔去一线体验职工生活,但站的位置太高,还是没能看清楚基层员工到底处在什么状态。

类似的发现,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一个两个。

让金尚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由得心有余悸地庆幸,没有立什么扎根基层,为老百姓代言的人设。

说到底,金尚的家庭,比上层一小撮,肯定是差远了,但已经比全国超九成的老百姓过得好,而且是好很多,很多事情,从生下来开始,就没有接触过,一旦有和前世经验不符的地方,就容易出丑。

剧本的故事本身并不算惊艳,但在朴实无华中,折射出了时代的闪光点。

以当下的时代背景,几名农村男女来京城打拼,希望通过打工改变自己的命运,漫漫打工路,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经不起考验,走上不归路,有的留在当地,过上普通的生活,有的则回到老家,故事的焦点,集中在几名进厂的打工妹身上。

事业有起伏,感情有波折,成就很感慨,确实很扣人心弦。商战、人际和日常之中,贯穿着时代的剧变,潜移默化地显示着对主人公的影响。

不像上一份剧本那样,互联网对人生的干涉是如此直截了当,这一本被金尚改为《外来妹的剧本中,就隐晦太多了,似乎都没有直接出现过,但时不时能了解到它的存在,正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相比较,金尚明显对《外来妹更加看重。

优秀肯定是很优秀,但找不到好的播出平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做好了,就是年度大戏的备选。

迟疑了片刻,金尚拨动了电话,十几秒钟后,电话接通。

“朱主任,是我,小金,两部情景剧还顺利吧?”

“不是催工,我这里收到一份很好的剧本,个人觉得,很值得大干一场……”

“真不是胡吹大气,艺术创作上的事,我极少做太夸张的表述。”

“那……我尽快让人将剧本送过去,台里有什么意见,尽管提……”

又寒暄了几句后,金尚将电话放下,再将注意力放回到剧本上。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好作品,人物刻画相当细腻,细节精致到让金尚都叹为观止,主次分明,叙事的节奏也很畅快,唯有一点,那就是对办企业,商战,以及一些列斗智斗勇,略显幼稚,编故事的主笔明显对此不够了解。

当然,普通观众也不会了解,金尚只是在一些明显会影响观看体验的错漏之处做了点修改批示,就作罢了。

让人尽快修改完善,然后送去朱静筱主任那里,交给艺术中心过目。《我爱我家和《家有儿女只是小试牛刀的项目,但能打好起码的合作基础,如果能再进一步,在正剧,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宣传领域有来往,以后合作的路就宽多了。

这年头,拍电影比较难找到投资人,电视剧就相对容易一点,尤其是有大电视台背书的项目,不愁卖。

金尚打算以广告植入的方式,搞定自家投入份额,剩下的,对外面的合作伙伴开放,如果真能成,是多方共赢的局面。

回过头来想想,今夕文化同时开发的文创项目,已经有不少了,虽说有常棣文化这个战略合伙人分担,也占用了不少资源,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再继续扩大,恐怕有顾此失彼之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