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陕甘地区又是边患严重的地方,所以陕甘绿营还需要承担蒙古部落入侵的责任。
所以就像鸦片战争时期,咱大清看似拥兵百万,每省都拥兵数万,可实际上需要机动的时候,却只能几千人、几千人的抽调一样。
陕甘编制的九万绿营,所负责的事务太多,实在是分身乏术。
从陕甘地区抽调个两三千人还行,要是直接抽调一万,对于咱大清来说,很有可能会让陕甘出事。
至于科尔沁等外藩蒙古诸部,虽然凑一凑,五千蒙古骑兵肯定不成问题。
但他们这些蒙古部落的处境也不安稳,让族中的男丁为咱大清远赴江南。
科尔沁等部也需要思量一下利弊。
毕竟蒙古诸部之间发生的灭族之事,不在少数,而咱大清需要抽调的五千人可不是牧民男丁,而是真正的披甲精兵。
“鳌拜,陕甘绿营和蒙古外藩虽然兵马不少,可一万五千披甲兵,还是会伤及他们的根本。”
“要是陕甘和蒙古出了什么问题,我大清的处境一样危险啊。”孝庄捏着佛珠仔细地沉吟。
对于咱大清来说,江南是钱粮产地,而陕甘是精兵产地,科尔沁等外藩蒙古则是良马产地。
这三者可是一者都不能失去的啊!
失去江南固然是弥天之祸,可失去了陕甘和蒙古就不是弥天之祸了吗?
另一个时空中,吴三桂打进了陕甘,布尔尼在边外起事。
咱大清的小心肝儿都差点就裂了。
要不是灵机一动,拼凑了一支包衣军迅速剿了布尔尼。
让布尔尼在蒙古继续闹下去,咱大清说不定就嗝屁了。
“那依太后的意见呢?”
孝庄缓缓道:“从西安满城抽调一千八旗,再从陕甘各地抽调五千绿营精兵,最后哀家亲自致书,让科尔沁部出精锐一千,蒙古其他诸部,出两千铁骑。”
“再从山东、河南等地,抽调一千兵马,凑足一万精锐,往援江南!”
鳌拜等人略微思索,随后拱手道:“太后圣明。”
孝庄叹气道:“什么圣明不圣明的,西南战事一起,我大清十几万大军尽数投入,如今我大清江山不稳,又无多少兵马待命,只能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了,只求菩萨保佑,我大清能够挺过这段日子,平定西南啊!”
孝庄决议抽调的这一万精锐,虽然看似不多,其实细论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西安满城从理论上来说,有满洲八旗3500余人,汉军八旗2000余人,蒙古八旗及工匠900余人。
这六千多八旗看似还不错,可由于长年的征战,西安满城中估计就只剩下个四五千八旗兵了。
而这些兵马用于稳定整个陕甘,镇压义军,监视绿营,本就捉襟见肘,现在又要抽调一千前往江南,可见陕甘地区的八旗力量虚弱到了什么地步。
除了这一千八旗兵外,陕甘的五千披甲绿营,科尔沁等部的三千蒙古骑兵,河南和山东的一千精锐都需要抽调最为精锐的兵马。
陕甘的九万编制绿营,能够进行机动的披甲精兵,估计也就一万多。
这一下子抽去了五千,清廷对陕甘的掌控力度势必大为下降。
“太后和皇上洪福齐天,我大清必能一统天下!”
鳌拜等人恭敬道。
“好了,江南之事需得一位大将前往,你们都说说该派谁担此大任?”
孝庄继续叹气道。
这兵马是挤出来了,可统兵大将却需要再用心挑选一番。
现如今,咱大清连个尼堪都没有了。
只有鳌拜等寥寥数人,还在人世。
可鳌拜需要在北京辅佐政务,而济度、岳乐等年轻王爷缺乏战阵经验。
济度更是败于郑成功之手,成为了咱大清第二个兵败的王爷。
如今,偌大的八旗,已经挑不出多少能够独挡一面的人了。
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可现在的大清,连廖化都得用心挑选,才能找到啊!
“太后,奴才们早已有了人选。”
“哦?说说,是谁啊?”
“禀太后,护军统领达素!”鳌拜出言道。
“达素?”孝庄两眼一亮。
达素是满洲镶黄旗人,曾经在大凌河之战时,和鳌拜一起击破明朝援兵。
又和阿尔津招抚生女真,一度抵达黑龙江一带。
入关后,跟随豪格,击败贺珍,击杀张献忠。
西营反攻之时,随尼堪南下湖南。
岔路口之战后,屯齐等人因尼堪之死被革职。
而达素因为是两黄旗出身,又和鳌拜等人亲近。
所以被免于革职。
达素此人战阵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