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秋家中装扮一新,有着浓厚的过年味道。 黎云和李叔尚未进她家,就看到了那一栋楼里最鲜红的窗户。到了门口,便被崭新的对联、福字、门神组合给吓到。灰褐色的防盗门几乎被包装成了红色。进门之后,沿着天花板的墙壁上贴了一圈红底云纹剪纸装饰条,玄关上垂下两只剪纸红灯笼,客厅的大片墙壁上则挂了超大的生肖图,电视柜上则摆放了好几只生肖玩偶。比较滑稽的是,王怡秋的房间里红色较少,取而代之的是黎云和李叔都不认识的明星海报、手幅和好几本日历。 “手幅”这种专业的名词,黎云和李叔是都不知道的。两人只是被这屋里非红色的色调给吸引了目光,下意识看了看那长条海报和毛巾上的印刷文字。黎云还勉强能认出几个刷微博常看到的名字,从中猜出其他不明意义的宣传口号大概也是明星相关的内容。李叔就完全一头雾水了。 “这可真是……”李叔目瞪口呆。 黎云收回视线,瞥了眼供奉王怡秋牌位和遗照的小灵堂。那里的香炉已经撤掉了,摆放了零食和可乐,看起来非常的……“现代”。 黎云再看王怡秋。 王怡秋应该是适应了家里这过年装扮,这会儿正怔怔看着餐桌上满满的外卖盒。 外卖盒一半是透明塑料盒装着的熟食冷菜,另一半则是五花八门的炸鸡薯条羊肉串。两种食物,泾渭分明地分布在餐桌两边,将整张餐桌覆盖了。 王怡秋只扫一眼,便知道这都是自己爱吃的菜。 除夕这天,要买齐这么一桌吃食,怕是要费心寻找那些过年还开门的小店,其中也少不了辛苦的排队。 王怡秋抬头看向厨房。 黎菁菁和王升正挤在厨房里忙碌。 王升笨手笨脚地给黎菁菁打下手,洗个菜都像是在绣花,每一片菜叶的缝隙都被他仔细冲刷了一遍。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王升余光看见水盆里的水都要满溢而出,将里头碧绿的菜叶子都给冲到水池中了,这才急忙将水龙头关小,倒掉水盆里的水,继续慢工出细活地洗菜叶。 另外半边的水池里,养在盆中的虾时不时就蹦跳一下,溅起水花。并排的小盆里浸着蛤蜊,个头很大,安安静静叠在一起,偶尔才会冒出一点水泡。 黎菁菁不管王升那儿生疏的洗菜动作,眼睛只盯着煤气灶上的炖锅,耐心地撇着浮沫。肉香味从锅子里飘出来,充斥了厨房。 灶台边上是两只鼓鼓囊囊的大环保袋。大片的绿叶从袋子口冒出头来。 这么多的菜,看着就像是准备招待客人。 王怡秋有一瞬的迷惑,但在看清那些菜后,她的神情就变得特别安静,像是那些趴在盆里的蛤蜊,动都不动一下。 宋英英不敢贸然打搅王怡秋,只好小声询问黎云:“她怎么了?” “都是她爱吃的菜吧。”回答宋英英的是李叔。 这方面,李叔可谓是经验丰富。 他不做饭,有时候被李阿姨使唤着做点家务,还会被她严厉批评。家中儿女喜欢吃什么,他顶多能说出一两样,有些还是“过时”的,儿女们早就换了口味,他还只记得他们小时候的喜好。与之相比,李阿姨脑子里的资料不仅内容丰富,还能及时更新换代,顺带借此批评教育李叔不做家务、不关心家人。 李阿姨对李叔的口味也了若指掌。有时候李叔会想,究竟是自己喜欢吃这些,李阿姨才一直做,还是因为李阿姨这几道菜做得特别好,又一直做,他才习惯了吃这些? 相伴那么多年,李叔早忘了刚结婚那会儿两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哦,刚结婚那会儿两人是住在岳父母家的吧。他还记得丈母娘做的酱猪蹄。住了没两个月,他们又搬到了他父母家中,一直到大儿子黎清辉出生,做完了月子……那时候李阿姨是帮忙打下手的儿媳妇,还要上班,买菜做饭的事情主要是他母亲在做,家里饭桌上都是他习惯了的饭菜。再往后,李阿姨跟他领导拍桌子,拿了条,到她单位申请了分房,两人搬到了他们住了一辈子的那一套老房子里,开始了自己的小日子。头一天两人吃的是单位食堂打包的饭菜。这点李叔记忆犹新。之后每日三餐是如何变化的,李叔却是记不得了。 家的味道,其实吃得多了,也就寻常了。但要是时隔许久都不曾尝到,那份记忆加上了属于时间的沉淀,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味觉。 李叔这时候就想起了李阿姨做了几十年的家常菜,想起了两个女儿来家里做的新式菜色,想起了更早以前他母亲做的那一碗冬笋汤…… 宋英英就有些回想不起来家里的年夜饭了,只记得自己喜欢吃鸡腿,她母亲俞慧英做的红烧鸡腿特别好吃,据说是跟她以前单位一个同事学的,比饭店里做的都要入味。 黎云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