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苏妈妈略显庄重地微微欠身,仿佛卸下了一副无形的重担,随后转身离去。
她步履矫健,身形敏捷,全然不似年迈之人,那疾步如飞的身影转瞬便消失在百花院的花径尽头。
“哎呀,这老太婆,火烧屁股似的急急忙忙跑哪儿去?”
沈婧清饶有兴趣地望着苏妈妈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她对苏妈妈的行径早已了如指掌,深知每当老太太情绪波动之际,苏妈妈总会在一旁巧妙地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借机巩固自己在府中的地位。
如果说老太太是被旧观念束缚、易受人摆布的愚昧之人,那么苏妈妈则是藏匿于暗处,善于算计、城府极深的阴险角色。
沈婧清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孙妈妈昔日私下里的愤慨之词:“那苏妈妈,年轻时便对老老爷垂涎三尺,野心勃勃;后来更是企图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送入沈缜房中,充当通房丫鬟,以攀附权贵。这样的人,真是无耻至极!”
想到这里,沈婧清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心中对苏妈妈的鄙夷又增添了几分。
“太太,舅爷来信了。”红玉轻步踏入内室,手中捧着一封泛着墨香的信函,那信封边缘纹饰精致,显然是出自名门之手。她举止娴雅,面带敬意,将信函恭敬地递至宋氏面前。
宋氏一闻此言,眼中闪烁出期待与关切的光芒,迅速接过了信函。
她那纤细而有力的手指轻轻抚过信封,仿佛能通过触感感知到千里之外兄长的脉脉温情。
沈婧清在一旁默默注视,见母亲如此急切,心中亦是挂念不已。
红玉按捺不住好奇心,柔声询问:“太太,大舅爷信中所言何事?”
宋氏并未立刻回答,而是专注地拆开信封,取出薄薄的信纸,凝神细读。
她的目光在字句间游走,时而微微蹙眉,时而若有所思。
沈婧清留意到,随着母亲阅读的深入,她的脸色逐渐变得庄重,甚至带有一丝前所未有的严肃,这不禁让沈婧清心头一紧。
片刻之后,宋氏已将信件快速扫视完毕,她将信纸缓缓折起,目光定格在一处,语气凝重地宣布:“大哥说,林家人已经在返京的途中了。”
此言一出,沈婧清如遭雷击,惊愕之余几乎咬到舌头。
她恍然意识到,自己竟忽略了林娴霜背后那股深不可测的力量——她的娘家。
原着记载,林娴霜之父在调任回京之际,不仅一步登天,荣升为从三品的国子监祭酒,更身兼詹事府詹事要职,堪称朝中举足轻重的大佬级人物。
正是仰仗这位林家老大人之力,沈双双才得以结识皇太子,命运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到此处,沈婧清那双秀美如画的眉头不自觉地紧锁,忧虑之情在她清澈的眼眸中悄然滋生。
她深知林家归来,必然会在京城掀起一场波澜,而她们母女的命运,或许也将因此而动荡。
时值春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入室内,为宁静的闺房镀上一层金边。
然而此刻,这份静谧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
红玉匆匆步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小姐,皇帝与许皇后召您进宫。”
原来,皇帝今日闲暇无事,与许皇后品茗谈心,两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个机灵可爱的小姑娘沈婧清,心中顿生思念之意,遂命七殿下速将她接入宫中陪伴。
然而,当皇帝见到沈婧清时,却发现她一改往日活泼灵动之态,显得无精打采,神态落寞,不禁大感惊讶。
许皇后察言观色,揣度道:“莫非是因为她姑姑沈玥珠和离之事影响到了她?这段时日,京城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不少诰命太太进宫时都曾向我提及,想来对孩子的心理难免造成冲击。”
沈婧清惊愕地扬起秀眉,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这……这八卦传播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她心中暗自惊叹,就连沈玥珠那样身份低微、连皇宫门槛都未曾踏足过的和离之事,竟也能如同疾风骤雨般迅速传入皇后耳中,可见京城内外的流言蜚语犹如无孔不入的细沙,稍不留神便能渗透至每一个角落。
许皇后轻轻抚弄着手中的翠玉如意,面上带着几分惋惜与同情,悠然开口:“庆元侯太太如今定是左右为难,如坐针毡。早知如此,本宫应当邀她一同入宫,咱们姐妹几个围炉共话,或许能帮她排解一二。”
言辞间,许皇后眼波流转,似是在期待一场宫廷深处的一手热闹八卦盛宴。
皇帝闻此言,不禁仰面大笑,那笑声爽朗而富有穿透力,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
许皇后被突如其来的笑声弄得一愣,她瞪大了那双圆溜溜的杏核眼,清澈的目光中满是困惑,全然不解自己哪一句话竟引得皇帝如此开怀。
皇帝察觉到自己的失态,内心微微叹息,自觉此举对许皇后有些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