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11章 往事(1 / 2)

今日,皇上约了果郡王在园子里练骑射,宣了莞贵人和曹贵人去作陪。

曹琴默带着公主过去的时候,骑射已经结束,果郡王出了园子,皇上和莞贵人在勤政殿的偏殿里歇息。

雍正亲自抱着公主逗了一会儿,温宜很快就睡了过去,曹琴默便让奶娘先带她回去了。

此时苏培盛奉了茶进来,雍正兴致倒高:“有茶无琴,岂不无趣,莞贵人琴不错,不若弹上一曲吧。”

甄嬛依言弹琴。

曹琴默终于找到机会,开始七弯八拐说起果郡王。

“莞贵人这么好的琴声,倒让臣妾想起刚和皇上一起练骑射的果郡王来,听闻果郡王除了骑射不错,长箫也是一绝,难怪莞贵人和皇上当日初遇,将皇上误认成果郡王呢!”

此话可谓字字诛心,雍正听了,当即不悦起来。

“是吗?”

曹琴默点到即止,只微笑着,却不再说话。

甄嬛离了琴,走到皇上面前行礼蹲下,解释道:“臣妾闺中并未听过果郡王的名号,也更不知他擅长箫,臣妾眼中,只有当时的眼前人。”

雍正脸色稍缓。

但曹琴默抓住关键,又道:“是了是了,莞贵人当真是痴情之人,当日虽不知眼前之人是皇上,只当是别的皇亲国戚,但心慕其才华,也敢不顾妃嫔身份,与其私会呢!这亏得碰巧是皇上,现如今便成了佳话,当日若不是皇上,那,岂不是还未侍寝的答应,和别的男人幽会吗?”

甄嬛心中大惊,纵然平时伶牙俐齿非常,此时也因一时情急说不出话来。

只能勉强辩解:“皇上,臣妾当日并不是前去幽会,只是谈箫论琴罢了,还请皇上,不要多想。”

雍正此时心中却五味杂陈。

不知为何,曹琴默点出此事关窍之前,他觉得初遇之事甚为合意。

今日细想,却不是滋味。

当日第一回见,便假称自己是果郡王,莞贵人即便闺中不知,听自己说起后,难道就没有向旁的什么人打听过十七爷的名号吗?

到底还是不如老十七,在宫中民间,都有才子之名。

雍正十分不悦。

“你闺中不知不奇怪,只是,你宫中的姑姑和太监们也无人向你谈起过果郡王的才名吗?”

甄嬛此时从骤然被诬陷的震惊中平复了过来,开始谨慎解释:

“碎玉轩中的崔槿汐虽然是宫中老人,但当日陪着臣妾的,是臣妾的陪嫁丫头流朱,她自然不知。回宫之后,臣妾也从未跟其他人谈起过此事。”

“况且,还请皇上细想,当日种种,臣妾可有过半句于情于理不适当的话语,与皇上,可曾谈过半句音律之外的闲话?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臣妾,无愧于心。”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又滴水不漏,曹琴默一时也找不到再添油加醋的地方。

而到底正是浓情蜜意的时候,雍正听到甄嬛伯牙子期的比喻,心中一软。

“莞贵人,今日先如此吧,你且先回去,朕改日再去看你。”

甄嬛含泪告退。

曹琴默虽觉得可惜,却也不好再说,也起身行礼,准备回去。

但雍正却留下了她。

等甄嬛出门去后,雍正才问:“曹贵人,今日这些话,可是华妃让你来说的?”

曹琴默心中一惊,意识到皇上对甄嬛的偏宠比想象中更深。

他没有在甄嬛离开之后背着她细细再问流言蜚语,而是第一时间怀疑了有人在陷害她。

看来之前她们推眉庄落水和给甄嬛下毒的事情刚败落没多久,在皇上心中,华妃和甄嬛不对付这事儿的印象实在太深刻。

自己今天本意是来挑拨皇上和甄嬛的,千万不能这事没做好,反倒让皇上怀疑了华妃去。

“启禀皇上,近来华妃娘娘深居简出,即便臣妾,也是多日未见了,此事宫中很多人都知晓,实属是,千真万确做不得假的。”

雍正便没再说什么,挥挥手让曹琴默退下了。

曹琴默走后,殿中便冷清了下来,苏培盛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

桌上的香燃得依旧,只是雍正闻着,却不顺心:“苏培盛,将这香灭了吧。”

苏培盛依言照做,雍正又阻了他:“算了,明明是朕的心情作祟,和这香又有什么关系。”

苏培盛便又静静退到一旁,没有乱说话。

直到雍正自己先开口:“苏培盛,老十七的才名当真如此人尽皆知吗?朕是不是不如他。”

苏培盛当即反应过来,皇上此时心情不佳的根本原因,到底并不在莞贵人身上,而是在他自己身上。

伺候皇上这么多年,自然知道,这是他最大的心结之一。

苏培盛看出关窍,也就自然知道如何得体回答,但他想起华妃给他的万两白银,于是决定投桃报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