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晴天。”
“我们整个使团从托木斯克出发后,一路跋涉,终于来到一个叫穆尔果钦的兀鲁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附近)的城市。这里应该还是属于蒙古人的地界,城池都建成四角形的,每个角都建有高大的塔形城楼。城楼下面是灰色石头,上面才砌砖,城门呈拱形,与我们俄国城门相似。而在城门上方的城楼里,有重达20普特(沙皇时期俄国的主要计量单位之一,是重量单位,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的青铜警钟,城楼塔是砖砌的。”
“蒙古人的院落也是砖砌的,四方形,院子的围墙很高,院子里的房屋不高,但房屋的天花板上绘有各种颜色的花草,房屋四墙也以各种颜色的花纹装饰,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有两座砖砌的喇嘛庙,这个地方的寺庙都建成楔形,庙门朝向东南方向,寺庙顶上不是立着十字架,而是一些石刻小兽,不知是何种兽类。而寺庙内景象奇异:一进庙门,迎面坐着三尊巨大的女佛像,佛像高达两沙绳半(俄制长度单位,1沙绳=2.13米),从头至脚贴着金箱佛像都坐在高达一沙绳的石兽上,石兽身上饰有各种颜色的花纹。”
“这些佛像的手中都拿着装有液体的小瓶,面前都燃着牛油制成的长明蜡烛。寺庙大殿里的右侧立有8个佛像,全部是男身,左侧立有8个佛像,全部是少女的形象,从头至脚镀金,双手前伸,似欲施礼,就像蒙古人对佛像行礼的姿势。三尊大佛旁边还立有两座栩栩如生的裸体佛像,从远处看真可以假乱真,分不清是泥塑还是真人。这些佛像面前燃着细细的蜡烛,细如麦秸,而且只冒烟没有火苗。庙里诵经时,吹奏起两个巨大的喇叭,有一沙绳半长。”
“只要吹起喇叭,就开始敲鼓,人们就跪倒在地,先是双手合十,然后又分开,然后匍匐在地,保持此姿态约半小时。如若在诵经时走进寺庙,会令人感到异常恐怖,这里有一种令人惊愕的气氛。”
“这里的蒙古男人极其不讲卫生,如同那些经历了数月探险后的哥萨克人,但女人却极为清洁,并且显得热情而奔放。”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大片的草原上,本应该生长着许多高大的良马,但入眼之处,却都是个头极其矮小的马匹,远不如欧洲的高头大马神骏。不过,此处有很多骡子和驴子,为此地的人们拖行物品和骑乘。”
“7月29日,晴天。”
“从蒙古人的驻地到中国边界,骑马不到6天时间。哦,天主,呈现在我们使团所有人的面前,是一道巨大而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城墙,放眼尽头,似乎看不到它的边界。我们每个人都被眼前这一切所震惊。”
“这个被中国人称之为长城的巨大防御工事,几乎都是是砖石所建。我们计算了一下,长城两侧的墩台约有100个,据说从大海至布哈拉,尚有墩台不计其数,每两个墩台间的距离约为一箭的射程……中国人说,长城以前是明国的北方国界,而长城上的墩台多是因为,一旦有敌人接近边界,我们就在那些墩台上燃起烽火,以使我们的人集合,到城墙上和墩台上各就其位。”
“……穿过城墙的边界后,就进入中国城市锡喇喀勒噶(今张家口),该城的城楼下有5个门洞,城门洞又低又矮,骑马时需俯身方能通过。除这一处城门外,长城边界上再无别的入口。来自各国的人都从这一个关口进入锡喇喀勒噶城。”
“该城为石头所建……城市气派华丽,行业兴旺,城楼很高,与莫斯科相彷,楼窗和城门口都架有大炮,炮身短,还有很多小型武器,城门、城楼、城墙上都有士兵守卫。太阳下山时便用三门炮齐射三次,然后开始敲鼓,夜里三时又敲鼓,黎明时分再次鸣三声炮,城门关闭直到早上6时。”
“城里有很多石砌的店铺,刷以各种颜色,上面绘有各种花草,店铺里货物种类繁多。城里店铺旁还有很多饭馆和酒馆,酒馆里各种酒类俱全,里面有很多醉鬼和娼妓。道路两旁还有一些石建的监狱,他们对小偷处以绞刑,对强盗要斩首示众,对伪造证件者要砍去双手。”
“8月1日,阴天。”
“从锡喇喀勒噶到中国另一个城市锡喇(宣化)骑马要走一天。锡喇城也是石头建造的,城墙高耸威严,据说骑马绕城一周需两天。城楼有12座,城楼窗口和城门两侧都架着大炮,还有很多各种小武器,有卫兵日夜在城门和城楼守护。该城有5个城门可以人城,城门高大宽阔,是铁的,上面布满铁钉,城门旁架着大炮,有许多石制炮弹。”
“由一个城门进入,穿过全城到另一个城门要走半天……城里生意比前面那个城市更兴隆,蔬菜和瓜果更多,早晨行人多得水泄不通。”
“供我们使团成员居住的房子在城外,是石砌的。水井都是用灰石砌成,井口上方围着铜板。这座城市比前面一座更好、更加漂亮,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桉。官府衙门里站着哨兵,手持各种兵刃,他们击的鼓很像俄国的木桶。
我们在这座城市被暂时中止了继续行程,等待他们中国城(北京)里的皇帝发布谕令,得到允许后,方能继续前进,去觐见他们的皇帝陛下。不过,这里有供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物品,非常丰富,这多少缓解了我们滞留此地的焦虑。”
----------------
“8月29日,晴天。
这天,我们使团一行接到了当地官府的通知,允许离开此地,继续前往他们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