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显然被划入了横财账户,所以这对夫妻对它的处置决策,才会让人觉得一反常态。”
“再比如~”
“我原来在酒吧里打工时,经常会与女友把所有收入按照不同用途设定一个数额上限,以保证我们不会超支或借钱度日。。”
“我们两人的吃饭费用,会被单独放在抽屉里面;零花钱等日常较小的开支,会放在床头柜最上层;水电费等,我会把它们放在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方便随时想起。。”
“这些收入的划分,就是心理账户的一个经典外在表现~”
“即:心理账户里面的钱,必须专款专用!”
“各个账户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各个心理账户里面的钱,也不能随意流动”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框架效应现象,正是人们对于心理账户问题的现实延伸~”
“经济决策的理论历来认为,人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性动物。”
“但是,人们往往会对于损失的重视程度,要比同等的收益大得多的多。。”
“比如,我在加油站A加油,看到每升汽油卖5.6元。”
“但如果我以现金的方式付款,可以得到每升0.6元的折扣价。”
“而在加油站,每升汽油卖5元整,如果我以信用卡的方式付款,则每升要多付0.60元,即5.6元每升。”
大卫用粉笔把这些数字写在黑板上,看着几人笑道。
“很显然,我从任何一个加油站购买汽油的经济成本,它们都是一样的。”
“可是我把这个问题告诉别人时,大多数人给出的反应都是觉得。。加油站A的优惠折扣价更吸引人!”
“因为,加油站A的营销策略是与折扣省钱收益联系在一起的;而加油站的营销策略则是与加价=损失,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很多人认为从加油站A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比与从加油站购买汽油相联系的心理上的不舒服,要少一些。”
“这种现象,就是框架效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例子。”
“一种是获得的心理感受,一种是失去的心理感受。”
“当它们被摆在一起让人选择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前者!”
大卫说到这里,看向卡内斯随口玩笑道:“你前些天在香江四处游荡的时候,应该对这种现象的感受更深一些~”
“你觉得,在路上捡到一百元和无意丢失一百元,哪个会让你的心理产生更大波动情绪?”
“额。。丢钱吧。”卡内斯略微想了想,老实答道。
“没错!”
大卫转头看向岩崎直上,耸耸肩笑道。
“如果你经常去逛街,肯定会发现一些商家在促销时利用框架效应抓住人们消费心理的经典案例。”
“比如~”
“某个商家打出换季清仓甩卖的标语,往往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买的都是仓底货,并对此留下心结。。”
“但要是这个商家换一种思路,把标语换成反季节打折特卖,就会让看到它的消费者感觉自己可以捡便宜,只用折扣价就能买到心仪已久的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