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玄幻魔法>岁月沉淀的七彩花> 第116章 距离稍微近一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距离稍微近一些(1 / 2)

走近萧红

近几个月来一直忙于选稿,匆匆忙忙地选了萧红的几篇该文章,似乎有些不情愿。最初结识萧红是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她的选篇《小城三月》。相比于其他作品我费尽心思看不下去,她的这篇作品总是让我看了又看。或许是她笔下的那个翠姨打动了我。翠姨很平凡,没有太多的才和貌,但却有一种悲美的命。萧红可以把这种悲美刻到读者的心里。

那时我就挺称奇,在民国时期,文学除了激进就是冗长的文学,竟有这么一个细腻而独特的作家,她还是一位女性!我当时便对她产生了敬慕之情,只是后来从网上听到一些有关于她与鲁迅先生的传闻,一种意识让我对她有些冷淡。而我这次选稿的时候,也是不得已而选的,但直到我真正用心去品读她的作品后,我才感觉自己应该向萧红说一声抱歉!

从网上看到过萧红的照片,长得不是过于出众,但是眉眼中却透出一股坚强,有一股折腾的劲儿。在最初时我就感觉奇怪,为什么她非要为自己化名为萧红,红色一直被认为是最土的颜色。但随着年纪的增大,我对萧红认为的那个红有了些认识,也许那就是一种奔放,一种追求,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而且我也变得越来越喜欢红色,并且极端地把衣服都买成红色,真不想自己与岁月走得太近,让那鲜艳的色彩遮一遮岁月留下的痕迹。呵呵,又扯远了。对于萧红的这种折腾似乎没法多说,毕竟我没有生长在那个时代,没法细看到萧红那时曾经发生过什么。而且我读得她的作品并不是很多,只是能在她的字里行间里,看到她对命运的那种反抗,一直在反抗,直到最后临终那一刻她还要说“我所有的不幸就因为我是个女人”,这是一种多么的无奈!

但是在文学创作上面,她的灵性,她的独特思维,她的细腻是无人可比的。“用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从网络中引用)。尤其是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她可以用寥寥几字,勾勒一幅场景,并这样的场景是如此鲜活,里面的人物会栩栩如生。

她记录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但在她那带有灵性的笔的洗涤下,那些琐碎的小事不但清晰跃纸,而且看着很立体,也非常有层次,让人感觉有条不紊而不是絮絮叨叨。她不会大起大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仿佛是涓涓的溪流从心底流出,让人感觉那份爱是如此真挚。于是看完她的文章,我感觉自己以前对萧红的看法是多么无知!

但很不幸,不管她如何奋斗,如何与命运挣扎,但她总是短命的,岁,多么美好的年华,而她就这样很不甘心地与世间诀绝,并客死在异国他乡。我不明白这个笔触中一直透露着纯真、温和、灵透的女性得罪了谁?是繁杂的俗世,还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她的死让人感觉是如此惋惜而沉痛。其实她本不应该死的,也不知为什么非要去日本?难道这这里容不下她,还是她有着太高的奢求?当看到萧红是因为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致使萧红不能饮食从而丧命时,我真想着把这个庸医手里的刀子夺过来,狠狠地质问他:“你可知道,你的这一刀子毁的是奇迹!”

萧红,这个“0年代文学洛神”为世间重重地留下一抹香后,那么不甘情愿、恋恋不舍的走了。三十一岁,想想自己早已超过了那个年龄了,是呵,自己还算是幸运的,还在活着!

一个迷失自我的狂妄者——读尼采

如果说尼采是一个迷失自我者,他肯定会觉得非常委屈,一个曾经热衷于古典文学、二十几岁就能成为德国巴塞大学古典文学教授,并甚至被他的恩师称“奇迹”的尼采又如何能迷失自我呢?

按常理来说,他应该是博学、睿智,推动社会发展的砥柱力量,被人们所称赞敬仰,而他却做了一个完全的叛逆者,他否定自己、否定文字、否定社会,在不断的否定中,已经没了准则,最终成为一个十足的狂妄者。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悲剧者,最终没有了现实的生计、没有职业、没有生活圈子、他不结婚,不招门徒,在人世间不营建自己的事务领域,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只是不停地寻找着,最终也未曾找到什么。这是一位怎么样才能描述出的悲剧者!

作为迷失者,作为悲剧者,他去了,但在人类历史上却留下了一朵奇特的罂粟花,它美丽,有着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地对它膜拜,但是它同样存在毒害,许多对他膜拜的人,也会步入他的后尘,因为思想上的东西一旦形成,那似乎就是一种定格,没有人能从一种既定的思想中走出来,于是由此而产生的命运就定局了。

尼采说,“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仿效随便哪一个比自己强的人。第二个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你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