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小冰河期(2 / 3)

秋时期与大唐时的温度变化】

【小冰河时期,气温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是降雨量的减少,雨水不足又会导致连年歉收,粮食歉收就会导致灾荒】

【此后就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灾荒死人瘟疫肆虐,而北方游牧民族也大受影响啊,为了生存只能南下抢夺生存空间于是祸乱四起】

【而唐朝时期,百姓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生存比较容易,国家自然就强盛,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其唯一的辉煌,也正好处在唐朝时候的温暖期中】

【后面到了晚唐,小冰河期再次降临,青藏高原又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吐蕃从此也就一蹶不振】

明,金陵城,武英殿前。

朱元璋和一众大臣都脸色大变,头皮发麻,一股战栗感直冲脑门,几乎站立不稳!

这是数千年王朝兴衰的重要原因,然而却也是最为人忽视的一点,历代无数贤人总结王朝兴亡规律,却无人能堪破其中玄机。

温度!

仅仅两度的温度差,背后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按后世的说法,明清是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

朱元璋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金陵城,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听懂了,也都脸色大变。

和兴茶食店,苏先生筷子都惊掉了,嘴巴大得能塞进鸡蛋,旁边的还是上次的年轻人,他也吓得脸色发白。

原来我大明,开局这般差吗

唐,长安城。

李世民脸色也是悚然,在这种自然的伟力之下,人力是多么的渺小。

而历朝历代苦苦追寻的兴衰之道,就藏在气候之中,就在人眼皮底下!

灯下黑!

“朝闻道夕可死矣!”有人叹息一声。

也有人迷茫,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人该如何抗争?

房玄龄忙催醒一帮被吓傻了的小吏动手抄录相关资料,其中出现的一副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温度,可以看见夏商、春秋至汉、唐等几个时期温度都较高,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较低,特别是明清时期。

【那么小冰河期的古代中国,冬天到底有多冷呢】

【明清是离我们最近也是气候最极端的寒冷期,明清的小冰河期从明朝中期开始,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清朝将要灭亡的前夕】

【明清两朝的雪灾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频繁,据《中国气象综合大典》记载,建国前的17次严重潮寒灾害中,明清两朝就占了13次】

【明代宗朱祁钰在位的景泰四年,大明全境都下起了罕见的大雪,那一年连广西省大雪都下了足足有一个月之久】

【诸位想一想,处于中国相对最南方的广西都下了一个月的雪,其他地方雪灾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景泰四年这次雪灾,仅江苏苏州一地就冻死了上万人。河水断流,太湖上面全结满了厚厚的冰层,地面积雪达三尺之厚,也就是一米深,人走在外面半个身子都在雪里面埋着】

【全国上下到处都是雪灾肆虐的景象,南方北方没有什么区别,路上穷人冻僵的尸体随处可见】

【安徽等地大雪封门人出不去活活被困死在屋内,但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汉末南郡。

刘备光是听描述就像置身于白茫茫的冰雪世界里,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江河被冻住不见鱼群踪影,村庄枯寂,千里无人烟。

而如此大规模的雪灾,冻死者肯定不计其数。

庄稼、地里的作物等恐怕也难逃灾厄,而大批大批的作物冻死

“还有更糟的情况吗?”张飞都有些不忍,语气也沉痛了许多。

然而没有人能回答他,在场一片寂静。

天幕继续娓娓道来,将那副乱世画卷彻底掀开。

正如天幕所言,这一切只是开端,此后不久,华东地区又迎来雪灾,洞庭和鄱阳两湖都被冻住,不消说行人,就是马车行走在上面都不会掉下去。

这种可怕的寒冷并没有随着明朝灭亡而消亡,反而愈演愈烈。

之后清时期,湖南连下40多天的大雪,冻死无数。

长江以南尚且如此,长江以北更是让人绝望,不少人躲进洞穴,最后再也没有出来。

天幕一句句,天南海北的各个片段,没有家仇国恨,没有戏剧的转折,述说的却是遥远的未来。

这才是残酷的现实,残酷的雪灾。

唐,长安城。

春满庭中,甘棠、清砂等姑娘忍不住抹泪,风尘女子大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人生,因此比常人更能共情底层老百姓的悲惨遭遇。

不止她们,长安城不少百姓都为此而痛心不已,连着天幕提及的汉唐巅峰的喜悦都淡去不少。

汉唐巅峰,不少人又庆幸不已。

【其实别说老百姓了,就是皇帝在古代的冬天也不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