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玉丹吸了一口气,整理措词,“臣认为王上之所以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就是因为王上是贤者。”
齐王田地问:“寡人是贤者?这话是什么意思。”
公玉丹恭维道:“当今,天下诸侯都不是贤者,深深厌恶王上的贤德,所以联手围攻王上。这就是王上失国流亡的原因啊!”
齐王闻言,内心很受用。他流亡诸侯,不是因为他是坏人,而是他是一位好人。公玉丹之言,成功地让齐王找到了台阶。于是,齐王哀叹:“寡人想要当一个贤者,真是太难了。”
公玉丹见哄得齐王开心,继续恭维道:“古人曾说:天下豁达无忧的人,我以往只是听说,从未见过。今日我在王上身上完全见到了。”
齐王面有喜色,问:“此话何意。”
公子丹称赞道:“王上曾有东帝的威名,实际上是天下霸主。现在虽流落在卫国避难,但王上的容颜,依旧神采飞扬。丝毫不为亡国而憔悴,十分难得。”
“你说得太对了。”齐王笑道:“寡人离齐居卫,已经瘦了。你瞧,腰带松了三格,已经到这种程度。”
齐王田地客居卫国,不在反思自我的过错,行事跋扈。卫君供给齐王日常用度,却被当成下人使唤。卫君继位十几年,哪里受过这样的窝囊气。然,齐国强大,只能选择忍。他本以为齐王过几日,便会离开。怎知,齐王反客为主,没有离开的打算。
卫国是姬姓,出生高贵,有数百年文化底蕴,出了很多名人。尽管现在的卫国仅存濮阳,依旧保持贵族的尊严。齐王田地使唤卫君,过于嚣张跋扈。这些举动,惹怒了卫国朝臣。卫国朝臣联合起来,用武力驱逐齐王。
齐王见势不妙,只能离开卫国,前往下一个诸侯国:鲁国。
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还是礼仪之邦。周室微弱,周礼尽在鲁。鲁国首任国君,是周公旦,在西周和春秋时,有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文化,出了很多大宗家。现在的鲁侯,姓姬,名贾。是鲁国第三十四任国君。于公元前302年继位。
鲁侯贾听说齐王来了,忌惮齐国的强大,不敢怠慢,命人前去迎接。齐王田地来到鲁国边境,依旧保持天子的架势。见鲁侯没有亲自相迎,十分生气。
“你们将以何礼待吾王。”说话者,正是替齐王驾车之人,叫夷维子。
鲁国负责接待的臣子回答:“十太牢之礼。”
夷维子呵斥道:“鲁国怎能用这种礼,以待吾王。”
鲁国君臣微怒,却不发作。只见夷维子桀骜不驯地道:“吾王乃天子。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箢龠,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
齐王对前来迎接的鲁国使臣,提了一点要求:要用天子的礼节。
齐王田地不仅提要求,还出言恫吓,“若不这样做,直接灭国。”
齐王田地自称天子,鲁侯就是臣下,被当成下人,可以随意使唤。鲁国是礼仪之邦,岂会答应齐王辱没国格的无力要求。齐王田地还出言灭鲁,是可忍孰不可忍,无需再忍。
面对齐王提的要求,鲁国君臣皆怒,大骂:“区区小儿,流亡弃国之人,安敢称天子。”
鲁侯不仅言辞拒绝,还用武力直接驱逐将齐王挡在国门之外。又加入诸侯伐齐,收回原本属于鲁国被齐国占据的徐州。
齐王田地未能进入鲁国,败兴而归,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
邹国先祖是大禹赐姓曹,西周时,赐曹立邹,子爵,依附鲁国。邹国是小国寡民,也出了一个儒家宗师:孟子。
邹国虽是小国,却施行仁政,尤其是邹穆公,更被当成施行仁政的典范。邹国是蕞尔小国,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故而能在大争之世存活下来。
齐王田地来到邹国,正赶上邹国先君去世,新君继位。邹国新君不敢怠慢齐王,连忙迎接。
夷维子对邹国的新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柩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
齐王田地看不起邹国,行为骄纵,以天子身份前来吊唁。邹国新君虽怒,也只好忍耐。怎知,齐王不仅没宽慰新君,反而以天子身份站立北面,要求邹国君臣朝拜。
邹国大臣闻言,悲愤道:“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挥剑自杀。”
邹国新君也是有傲骨之人,面对齐王欺辱,以武力驱逐。
齐王田地逃亡诸侯,不被待见。最终走头无路,只能前往齐国莒城。
话说,齐国为了加强对境内管辖,没有效仿诸侯实行郡县制,而是以都的方式。中都临淄、西都平陆、北都高唐、东都即墨、南都莒,被称为五都。这五都,都设有一名都大夫,负责军政。
齐王田地从小生活在大都市临淄,来到莒城,很不习惯。莒城最好的别宫,也不能令齐王满意。齐王田地进入莒城,楚将淖齿奉楚王命令,率军十万,前来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