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人去想要『解决』,而是持续的『效仿』。 然后这种『效仿』,甚至一直绵延到了后世,隐隐约约的就在历史长河里面,有无数怀着恶意,或是愚钝的文人在高呼着,『不可开这个先例啊……』 究其原因,又是因为什么? 斐潜默然而立,目光悠远。 他这一次,带了很多的文吏。 这些文吏是真『自愿』前来西域的。 是真的自愿,而不是被迫自愿。 有时候,人类真心会给自己整出一些笑话来,就像是『自愿』原本应该是个中性偏向于褒义方面的词语,隐约包含着奉献和牺牲,可惜当所有美好的东西落到了资本家的手中的时候,总是能将其玩弄得崩坏,然后衍生出更恶劣的变化来。 这些文吏,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怀有一定野心,想要提升自我阶级,但是暂时没有找到什么合适方向的人。这种人不仅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在大汉当下有,以及在之后的封建社会王朝之中一样都有。 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些人游走于六国之间,用自己的才能换取一官半职,换取一个仰着头呼吸的机会,换取一个能够在青史留名的位置。 在大汉初期,刘邦身边也是大量汇集了这样的人,尤其是在秦朝打压之下的六国人。当这些六国人掀开了遮挡着他们的天花板的时候,他们也就成为了后来人的天花板。 到了东汉当下,在山东,普通的文吏已经没有多少晋升的空间了。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但是山东的那些掌权者,依旧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亦或是即便是知晓,但是既成利益体,也就装作看不见听不到不清楚不了解了。 曹操据说一度在冀州做了一些动作,也想要改变一些东西,但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弹,最终不得不暂缓…… 这让斐潜觉得很可笑。 可笑的不是这些人,而是这些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展现出来的那种贪婪。 身为政治层面的人物,已经可以说是基本上摆脱了衣食所忧,并且做得好的话,还可以为子孙后代谋取一份长期饭票,这已经算是连死后的利益的都已经照顾到了,可依旧是有人会不满足。 这些人,相对普通民众来说,显然是更有智慧,更有见识,可是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都没能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思路,甚至是有意识的过河抽桥,对于后来人一味的压制和控制,而不是继续开拓…… 封建王朝赢家通吃,到了资本主义依旧是赢家通吃,一点都没有改变过,更谈不上什么共同富裕了,员工多休一天假期,多拿一块钱的工资,都像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在封建王朝,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地域基本上都算是无主之地,谁占据了就是谁的。 那么为什么走不出去,为什么都在叫难? 是谁走不出去,亦或是谁在喊难? 思想斗争是外在表现,理论纷争也是,实际上的本质依旧是权力纷争,是阶级的压制。 能舍得将权柄分出去的,总就是少数。 因为担心枝强干弱,所以就干脆将伸出去的枝条全数砍断? 砍断了枝条之后,只留一根主根,就能保证永远不腐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老吕早就这么说过,道理大家都懂。 要有晋升的渠道,否则迟早是一潭死水。 斐潜在如今,西域就是第一步,不仅是要走出去,还必须走得稳。 因此在西域之中,不仅是要武将,文吏也同样少不了,尤其是这些有野心的,想要改变自身阶级的文吏,就越发的不能少。 于此同时斐潜还必须考虑好给与这些文吏晋升的规划。 对外之时,武将晋升靠军功,这一点很好计算,但是文吏就不太方便计算了。文吏晋升的渠道,按照斐潜的设想,是按照教化来计算的。 这个教化的路子,自然就是按照南匈奴模式。 不管是部落,还是邦国,若是上来就说要『教化』,显然不管是谁心中都不痛快,也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效果,所以『自愿』就很重要了。 这个自愿,不仅是对内,也是要对外。 在这些部落和邦国之中,也同样是分为有野心的人,以及没有多少上进心的人。 而斐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在这些部落和邦国之中,将那些有野心的人筛选出来,然后以华夏的高级文明的模式碾压和雕琢他们,然后使得这些人最终成为了华夏的形状,再让这些人去带动其他剩余的人…… 因此,斐潜在对于西域作战,甚至是将来对外作战的整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