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位身着一袭宽松素朴长袍的儒生出现在了岸边。
他用黑色的丝带束起发髻,发丝间或有几缕银白也被他一丝不苟地束进了黑发里。
此时他望着手里竹简上的墨字,喃喃念道:“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这位是?”仓颉也望向这名高冠博带的夫子,感受到他身上那熟悉的文气。
“这位,是距您两千多年后的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卿,是他第一次在自己著作《荀子·解蔽》里提到了您的名字和功绩。”
“哈哈哈哈,那就多谢这位荀先生了!”仓颉望着岸上渐远的身影,也对着岸上做了部族的礼仪。
随着小舟渐渐漂流,又一位身影渐渐在岸上的浓雾中慢慢显露出来,如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头戴华贵的高冠,站在高处,手中握着一卷竹简,正朗声吟诵着诗文。他腰间的精致带钩上镶嵌的宝石,在清风的吹拂下与他的无形却有质的声音一同摇曳生辉。
仓颉再次好奇地望向那位华服青年,殷阳便解释道:“那是淮南王刘安,生活在您之后的2600年,西汉时期。他集结门客编纂了《淮南子》,其中记载了您的伟业。”
随着小舟缓缓靠近,刘安那抑扬顿挫的朗诵声清晰传来:“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能愈多而德愈薄矣。”
仓颉听后,笑着摆了摆手,谦虚地在线科普:“这位后辈,太过夸赞了,什么天雨粟,粟米肯定地上长的,当不得真的。”
但殷阳注意到,仓颉的笑容中,眼角的皱纹都洋溢着喜悦,甚至露出了后槽牙。
不远处,另一位身影出现在视野中,他穿着朴素的交领右衽灰色麻布长袍,腰间系着简单的布带,正坐在书桌前,专注地挥毫书写。
“这位是东汉时期的许慎,距您身后2800年。他著有《说文解字》,对您的造字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归纳,同样对您的贡献推崇备至。”
许慎的声音中充满了敬仰之情,慨然吟诵到:“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
声音流荡在岁月之山的幽谷中,久久回荡不息。
仓颉闭目,似乎在仔细咀嚼着这后辈的文字,良久之后才睁眼感慨地说:“仅凭此言,我便能与这位后辈心灵相通了。”
“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后世尊您为‘字圣’,受万世华夏子孙敬仰。”殷阳也传达着后世对前辈的思念与追忆。
直播间的弹幕此时再次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太美了!这意境,这文化传承,仓颉一定会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为能教授这样深厚的文化而自豪!】
【我是学服装设计的,这演员的服装太考究了,简直和历史记载一模一样!】
随着小舟渐行渐远,仓颉向岸上的两位后辈挥手告别,他们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但仓颉的造字伟业,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文明的丰碑上。
【我是服装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古风汉服圈工作,你们注意到这几个演员了吗?我怎么觉得殷阳是穿越回去的?仓颉的历史太久远没有记载,可无论是刘安还是许慎,这两人的服化道竟然和沈从文《中国古代服装研究》中的记录分毫不差!这服装也太考究了吧?】
仓颉望着岸上远去的后辈,也与之挥手作别。
在现代的文字博物馆内,殷阳带领着仓颉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他们来到了一个专门展示汉字发展史的展区。这里,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详尽地记录了汉字的每一次变革和演进。
导游正站在一块巨大的展示板前,向一群聚精会神的游客讲述着:“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这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用于商朝的占卜活动。看这些刻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虽然简朴,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意功能。”
随着导游的指引,游客们的目光转向了旁边的金文展示区。“金文,又称铭文,主要刻在青铜器上,其字体比甲骨文更加规范和圆润。这些文字见证了周朝的礼乐文化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仓颉聆听着导游的解说,眼中流露出对后世智慧的赞许。他看到了自己的造字初衷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演变,从简单的象形到复杂的会意,再到形声结合的创新,每一步都是汉字发展的见证。
“我国是文明古国,也是文明强国,但万事有枯有荣,我们也曾经经历过多次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正因华夏独树一帜的强大向心力和至柔的包容坚韧,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中保护着中华文明从风雨飘摇中坚持了出来!”
“有形的我们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