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六年,八月初一日。
这一日的东宫十分热闹,因为身为一国储君的皇太子朱常洛,在匆忙之中成婚了。
太子妃郭氏的出身不高,她与朱常洛的嫡母皇后王喜姐一样,都是出生于京师顺天府大兴县,背景清白的普通家庭之中。
在这举国同庆的大好日子里,张允修也提前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
应付完册封太子妃的典礼后,张允修匆匆换下了吉服,准备先溜去赵府跟张重辉报喜。
然而,却是有人拦下了他。
“五郎,这么急着回去吗?”于慎行看着匆匆要走的张允修,好心提醒道:
“典礼结束后,晚些东宫还要设宴,你不留下来一起吗?”
张允修秉着客套回道:“多谢于阁老提醒,我家中还有急事,就不留下来了。”
于慎行一脸看穿之意,笑道:“你哪里是家里有事,分明是有急事找那个人吧。”
听到‘那个人’这三个字,张允修心知肚明对方说的是张重辉。
也不知道是不是鬼使神差了,张允修突然就回想起了,几月前,他跟张重辉之间的两句对话――
――“咦?你怎么还会写我父亲的字?还写得那么像……字帖谁给你的?”
――“啊,于可远给的。”
只是普普通通的对话罢了,张允修当时也没怎么往心里去,毕竟张重辉学过不少人的字,还全都学得有模有样。
“对了于阁老,我二哥这些年来一直在四处搜寻我父亲生前的亲笔著作,不知你那里可还有我父亲的亲笔字帖,或者其他的亲笔著作吗?”
张允修也是想帮帮他二哥,如果于慎行有的话,那就事半功倍了。
“哈哈……”大庭广众之下提起张居正,于慎行的脸色难免有尴尬,他委婉道:
“说出来也不怕惹你笑话,我自幼便不爱练字,像字帖什么的,我还从未收集过呢。”
于慎行拒绝的很委婉,却也都是实话,他的确不爱练字,也不爱收集字帖,更没有张居正生前的亲笔字帖,以及其它著作。
与此同时,张允修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分明记得张重辉跟他说过,其练字用的字帖,就是于慎行给的!
难道说……
到底是于慎行因为避嫌而在撒谎?
还是……张重辉在骗他?
……
赵府。
“德川家康托人给我来了信,丰臣秀吉就快要不行了!”
张允修将这个谋划了多年的计划成果,告知了张重辉。
无比同时,来过张重辉书房中多次的他,这一次却是十分难得的四处溜达了起来,似乎对此处的每一个角落都很是好奇。
尤其是,那桌上的一叠叠练字草稿!
张重辉倒是没有多去在意张允修今日的‘好奇’,他只当对方是近来压力太大,情绪有些焦躁罢了。
“丰臣秀吉也该死了。”得知了‘好消息’的张重辉,继续为下一步做准备,并安排道:
“朝鲜那边的仗也该停了,接下来,朝廷便会抽出主要兵力平叛播州之乱!
届时你不要管别人举荐谁,你只管公然上疏,强烈反对李如松去播州平叛即可!”
“反对李如松?”张允修有些不太明白了,问道:
“可不是曾说过,平叛播州的主将人选,必须只能是李如松吗?”
张重辉回道:“文官们不喜李如松已久,而你现在才刚进翰林院不久,根基未稳之时只需要随大流走就行了。反正皇上只喜欢李如松,不论言官们怎样上疏反对他都不会听,到头来这平叛播州的主将,只能是李如松的。”
“原来如此。”张允修点了点头,又对张重辉说出了心里话,道:
“讲实话,其实我也不喜欢李如松,在我看来,他虽然的确有能力,可他的人品……一言难尽。”
对此真心话,张重辉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毕竟李如松去不去播州平叛,对他来说其实并不要紧。
要紧的是,只有李如松去了,秦良玉才能够跟着水涨船高!
张允修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跟秦良玉并不熟,而且每每说起李如松,他就会想起李成梁。
一想起李成梁,他就会不可避免地想起另外一位故人。
“唉……”张允修不由得可惜叹道:“要是戚将军还在就好了……”
张重辉好似没有听见张允修的这声叹息,话锋一转,问起了一个问题:
“应天那边怎么样了?”
“应天?”张允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短暂思索片刻后才恍然大悟道:
“噢,你说郑国舅那边是吧?你放心吧,一切都很顺利!”
“顺利就好。”张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