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黎轻笑一声:“李大人,你可记得前朝的孝贤皇后?”
李木远一怔,很快便明白了纪黎所言何意。
孝贤皇后性情敦厚娴静,与燕宣王少年夫妻,伉俪情深,又在燕宣王为太子时,生下皇长孙,也就是如今的燕敬王,本来顺理成章就应当被册封为皇后,然燕宣王登基前,孝贤皇后感染重病薨逝,直到商康三年,燕宣王续弦昭元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娘娘。
纪黎开口道:“燕宣王丧妻,是为鳏夫。既然鳏夫也可续弦,寡妇为何不可?难不成李大人仍然认为男人为尊,女人为卑?不能一视同仁?”
李木远连忙垂首顿足,歉然道:“下官不敢。”
“既然那位阚姑娘文采卓越,任命她又有何妨呢?”
“大人真知灼见,下官明白。”
……
永康七年,六月。
距宁州大旱不过不足两年的光景,整个宁州城已经全然看不到当初大旱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的惨状,大街上是各地而来的商贩,学堂中是书声朗朗,农田里已经种上了边霖带来的马铃薯,这种作物很适应宁州的气候,而且产量不俗,不仅解决了昭明军的军需,甚至还能卖到朔都和冀州去。
然而,身为宁州城城主的纪黎却仍然是一副不悲不喜的样子。她所图谋的并非只是一个小小的宁州,而是整个大燕天下。
这日,夜幕降临,一道身影穿梭在大街之中,最后停在了纪府的小门前。人影叩了叩门,随后小门被悄然打开,人影被引入了纪府之中。
“边小姐,您以后找纪大人,能不能挑个合宜的时间?您再晚些,别说我要歇息,恐怕连月亮也要歇息了。”
“麻烦唐小姐了,只是这次的确是有要事要报。”这位深夜访客便是如今宁州商会的会长、来自悦来国的边霖小姐,她脱下毡帽放在手中,一头金色的长发在黑夜中也很是耀眼,一边走一边跟唐喜儿道歉。
唐喜儿本来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见边霖一副风尘仆仆还彬彬有礼的样子,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她摆了摆手:“没事,下回尽量早些。”
很快,边霖便被唐喜儿带到了纪黎的书房,纪黎早就被唐喜儿叫起来,如今已经收拾妥当坐在桌前。
唐喜儿将边霖带到,很知趣地退了出去,一句不该问的都不说。
“边小姐,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要报?”
“正是。”边霖道,“小人收到消息,永州堤坝破口,恐怕决堤就在这两日之间了。”
“哦?”纪黎的眸光闪了闪,忍不住站起来逼近边霖,“此事当真?”
“小人不敢妄言,这几日永州的商队都在往外撤,永州知府这几日采购了大量的石块、沙袋,还招了不少劳役。不过依小人之见,按照长江水位上涨之势来看,决堤就是这几日的事了。”
“好好好。”纪黎连说了三个好字,眉头舒展,道,“边霖,有件事麻烦宁州商会帮忙。”
边霖望向纪黎幽深的瞳孔,心中没来由地有些惶恐。
不过几日,中原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多,长江水患进一步扩大,涉及三州,首当其冲的永州堤坝四周农田已然被全数淹没,死伤者无数,数十万者外逃四散,哀鸿遍野。
这时,不知是哪里传出大燕朝廷弃宁州不顾的消息,一时之间,揭竿起义者众多,西南谢进民自封南王,以“天要亡燕,顺应天理”为号,一路畅通无阻,短短几日,麾下骁骑军的人数便翻了一番,已逾二十万人,俨然一副要越过长江、剑指长安的意思。
各地的军报像是雪花似的飘到齐昭的案前,兖州城的秦王府灯火通明,当然,长安的皇宫以及朔都和南地的军帐也不见得能落得清闲。
很快,齐昭的旨意便到了宁州,一则擢升纪黎为长史,燕子尧为副将,并且速速前往兖州,二则擢升李木远为宁州城主,统管宁州诸事,又册封程瑾为宁州统帅,负责宁州军政诸事。
有心人很快便明白,昭明军这是也要在这天下乱局中分一杯羹了。
纪黎和燕子尧一行人马不停蹄,终于于第五日到了兖州。
二人知道军情重大,不敢耽搁,还未安顿便径直去了秦王府,王府内昭明军中高级将领,除万俟彭外俱在其中。
纪黎与燕子尧径直入内,先行一礼:“臣等见过主上。”
齐昭负手而立,目光打量着挂起来的大燕舆图,头也未回,道:“纪黎,你远在宁州还给本王送了这么一件大礼,妙哉。”
纪黎没有想要瞒着齐昭,却也并不揽功,起身笑道:“臣也不过只是顺水推舟罢了。若是大燕行事妥当,臣也没有什么可做之事。”
她们说的自然是前些时间在永州一带无端的流言蜚语。
“如今南王势盛,依你之见,昭明应当如何?”
“昭明在兖州、宁州一带蛰伏多年,如今天下大乱,乱则生变,依臣之见,如今正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