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我不太懂,但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不过很可能像平时一样,您辩论不过我就临时瞎编一套理由来应付。”方玲说着,也不管万老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转头向秦望说道:“小秦子不要紧,有姐罩着你,以后每天下课我帮你补习半小时识字,免费的。现在哪有免费的东西,你赚到了!”
秦望看着这两个活宝,想笑又不敢笑,只得应付道:“是,是。”
万老师清了清嗓子,说道:“好了,咱们抓紧时间,开始上课。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著名作家李曼写的散文《我和我的母亲》。这是一篇经典文章,写的是作者和母亲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平凡却满含深情,很好体现了如何用拙朴的语言来抒发厚重的感情。当年发表时广为传颂,也收录进了初中课本,是考试中很容易出现的内容。李曼的语言有个特点,从文章的前三段能够看出……”
“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对那三个‘不知道’排比句逐字逐句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方玲大大咧咧地打断了万老师,提问道。
万老师瞪着方玲道:“你是不是又偷看老师的教材辅导书了?的确,教育部编写的这套教材辅导书上确实要求老师这样讲解,但我觉得没有意义。作者写文章,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语境、一种氛围,而不是揪着一句话、某个词在那玩文字,否则就算你一个句子写得再好,文章整体不行的话,一样无法成为经典作品。就像这三个‘不知道’的排比句,我认为像解剖一样把文章逐个字的拆散来分析,实在没有意义,很可能就在辅导书上解释出来的意思,作者自己都没想到,更没有想表达这个意思,这就脱离了理解文章的本质,更少了阅读的乐趣。”
方玲听了万老师这一番话,瞠目结舌,教育部的教材辅导书没有意义?作者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意思?这些思想确实是够离经叛道的,甚至很有些挑战权威的刺激。方玲本来很想问一句,万老师是否觉得现在的应试制度也应该废除,但想了半天还是没敢问。
秦望的阅读量比较少,也没正规上过学,所以不了解学校教材的内容体系是怎样的,但也多少能了解万老师刚才那一番话的意思,觉得方家请的这些老师水平还真是高,很有自己的想法,敢说实话。
万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喜欢先让方玲和秦望说说自己理解的文章意思是怎样的,然后才进行讲解,而且不会提供标准答案给秦望他们,更多的是一种讨论的口吻。比方说在讲到《我和我的母亲》的最后一段时,万老师让他们先先试着说说,为什么作者自述,自己已很难写出战争时期那样的文章了。方玲先说,这很自然呀,兵荒马乱的,大家有钱都在买粮食,或者张罗着逃难,哪还有余钱买纸和笔?
万老师又让秦望接着说,秦望缓缓说道:“我觉得方玲说的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全面。刚才万老师也介绍过了,李曼在战争初期都和母亲生活在内地城市,直到战争中期,战场蔓延到他们的城市,才和母亲往北方逃难,这期间还和母亲走散了。所以我想作者的意思不一定只是说战争期间的生活很困苦,没有写作的条件,还可能是苦难的生活更能激发作者的创造力,让作者写出好作品。”
“哦?不是舒服安宁的生活更能激发创造力吗,就像方玲说的,吃得饱穿得暖,环境安宁舒适,才能让作者静下心来写出好作品。为什么你反而认为是苦难的生活?”万老师扬起眉毛,饶有兴致地问道。
“嗯……我是这样想的,人太舒服就不想努力了,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如果我每天都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呢?如果我每天上课都是躺在柔软的床上,而不是坐在木椅子上,我觉得很快就会舒服得想睡觉了。所以我在贫民区从来没见过肥胖的人,只有进了美景城才见到胖人。别,二小姐!你不要这样瞪着我,我不是说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是我觉得,太安逸的生活缺少刺激,容易让人安于现状,思想越来越缺少创造力。所以我想,作者这样写的意思是说战争不安定的环境才给了他旺盛的写作灵感?”
“对!”万老师连连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为此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学术论文。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来,我们再讨论讨论,其实我从一些历史文献中也发现类似的例子,哎,对了,你在贫民区真没见过肥胖的人吗,会不会你主观意识比较强,因为自己比较瘦,所以觉得普通身材的人也算胖?因为比较的标准也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真没有,起码我已经将贫民区和城市里见到的情况进行对比了。贫民区顶多有比较壮的,例如我有个叫熊三多的好朋友,还有他哥,长得确实比较高大和壮实。”
“你觉得会不会相比动乱的环境,感情生活更能刺激人的创造力?“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您,我又没谈过恋爱。”
“这有何难,在身边随便找个女孩子不就可以谈了吗?”“……老师,您这是想教好我还是教坏我?”
“这是我的不是!我们还是谈谈……”
方玲看着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