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
这时,另一位大臣走出队列,声音激昂忠诚道:“陛下,祭神台乃是为了响应仙灵驱邪护佑我大唐江山,此乃大义之举。岂可因些许民怨而中止?陛下乃是天子自应受上仙庇佑,那些诋毁陛下之人其心可诛!有的大臣点头称是,认为祭神台关乎国家安危不可轻言放弃;而有的大臣则面露忧色,担忧民心不稳终成大患。皇上深知,祭神台之事关乎国家气运亦关乎民心所向,必须做出一个明智的抉择。
紫袍大臣目光坚定道:“陛下,理应顺应天道而非强求,祭仙台虽可祈求仙灵庇佑但若是逆天而行恐怕仙灵亦会弃我们而去。臣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安抚民心救灾济民解除苦役,唯有如此方能凝聚民心共渡难关。”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就在此时,国师面带神秘微笑缓缓走出,“陛下,昨晚我夜观星象占卦天机,卦象显示天灾还将持续数年之久。唯有继续筑建祭仙台,方可早日结束灾难,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师的话语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皇上也深知国师修为高深所言非虚,起身而立目光坚定道:“众卿家,祭仙台之事关乎帝国气运,亦关乎民心所向。朕决定,继续筑建祭仙台。朕相信,民心必将所向于我,待祭仙台筑建完成之时便是我唐王朝繁荣昌盛之日!”随着皇帝的话语落下,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欢呼之声,但也有一些声音保持着沉默。
皇上明白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是他作为国君最重要的资本。当即挥毫泼墨撰写诏书号召天下:“朕知,尔等亲人被征召筑台,心中或有不满。然朕保证,此皆为唐国未来计,为尔等安危谋。祭仙台一旦筑成天灾自可抵御,百姓便可安居乐业。朕在此承诺,台成之日便是解除苦役之时,尔等可归家乡与亲人团聚。”
诏书一出天下震动,唐国所有人们都在纷纷议论,有人支持皇上决策认为筑台可求仙灵庇佑;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逆天而行终会自食恶果。
仅仅半年过去,原本繁华的唐国已是千疮百孔,那些敢于反对继续筑建祭仙台的大臣们,纷纷以莫须有的“反国”罪名遭到了莫名的遇害或囚禁,他们的鲜血与泪水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深的悲哀。而那些在朝廷中沉默不语的官员们也在心底里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绝望,人们高举着旗帜呼喊着口号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朝廷的不满和反抗。
而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名字逐渐在民间传开——慕怀洲。他正是十二年前被二皇子唐轩陷害的武亲王的挚交,但也因唐轩的陷害而身败名裂,此时站在城墙之上远眺着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他的遭遇也让他在民间积累了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慕怀洲不仅有着推翻朝政的雄心壮志,还怀揣着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让当今皇上亲手写诏书,号召天下,让皇上承认陷害武亲王的罪行,为武亲王、苏沐瞳、冷雪豪等人洗清冤屈。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开始四处奔走联络各地的反唐组织策划一场规模空前的起义。他的言辞激昂而动人,每一次演讲都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人们被他的激情和正义感所感染,纷纷加入到反唐的行列中来。
但是起义的道路并不平坦,他和同伴们不仅要面对朝廷的打压和掌天阁都追捕,还要应对各种内部矛盾和分歧,在慕怀洲的带领下反唐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在各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暴动让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慕怀洲也逐渐成为了唐国子民心中的英雄和领袖。
时光荏苒,转眼已经过去了三月有余,祭仙台的完工之日已经指日可待,而大唐的末日也悄然临近。
与此同时,唐国皇宫内却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皇上唐轩日日夜夜在后宫中享受着酒肉花池的欢乐完全不顾人间疾苦和反唐起义的事情,他将一切事务交由国师代理自己则沉迷于享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