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2章 发丧(1 / 2)

明王军经过了一段时间发展,正规军有十三万左右。季怀安让徐良、赵桂铭、季荣三人各领了三万大军镇守住重要城池,除去这九万兵马,他只剩四万,这四万还包括封瑞所带的五千先锋营。听到季怀安只带四万兵马去攻打苏州,众将全都露出担忧之色。明王军在发展,苏慎的南王军也一样在发展。苏家作为江南第一大家族,加上在官场上的影响力,很多城池都投靠了南王军,根据最新的消息,南王军的规模已经突破了二十万。苏慎之所以敢主动宣战,一是因为苏护之死瞒不住,正好利用苏护之死做个文章。二是因为拥兵力太多,二十多万的兵力让他太过膨胀了。以四万兵力去攻打二十多万,对方还是防守的一方,怎么看都毫无胜算。徐良想了想道:“我们固守城池,不需要这么多的兵力,元帅可以多带些兵马。”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众将无需担心,我有胜算,你们守好城池,等本帅捷报……”季怀安有自己的想法。首先,大本营太过重要,只有后方无忧,这一仗才能发挥出明王军的战力。其次,从扬州打到苏州,距离不远,他要的是精兵强将,一路平推过去,速战速决。人马太多,反而会拖慢进程。南王军虽有二十多万兵马,但没什么名将,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而且这二十多万兵马比较分散。驻守在苏州城只有八万至十万左右。正常情况下,仅靠四万兵马别说攻打苏州城了,能不能到达苏州都是个大问题。但季怀安带的这四万兵马非一般的军队可比。他抽调的是明王军的精锐,之前缴获了大量禁军的武器装备,全部配备在这些精锐身上。除了禁军的装备优势外,他还有一些秘密武器。一:唐门的千人暗杀队。二:一千人的诸葛连弩骑兵。三:五十辆强弩战车。四:从未动用过的迫击炮。可惜迫击炮只造出了十架,而且射程和弹药数量都有限,若是产量上来了,别说打一个小小的南五军,完全可以平推天下。虽然只有十架迫击炮,一百多枚炮弹,射程还达不到一百米,完全谈不上精准度,爆炸威力也很一般,可以说是缺点一大堆。但这种新武器只要使用得当,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他还有“千里眼”能够预先看到敌军动向。正是因为有这些秘密武器,他才有信心带四万兵马去攻打苏州城。军令下达后,封瑞当天便带着五千先锋营开路去了。季怀安和季修点兵准备,修整了一天后,次日一早便踏上了讨伐南王的征程。针对苏慎老贼的污蔑,季怀安也作了应对。在大军出发之时,南方新一期的报纸正好发行,一篇关于“苏慎杀二弟夺权,不仁不义”的新闻占据了头版头条。其中还有一篇为苏影亲笔所写,她通过报纸召集苏家旧部,共同讨伐苏慎老贼,为父报仇。文章字字真挚,而且将前因后果写得一清二楚。至于普通百姓,有多少人相信苏慎,又有多少人相信苏影,有些不好说。但那些原本追随苏护的旧部,至少会有一些选择相信苏影。因为他们看到了苏护被架空,而且他们不是被罢免,就是被调离。这些亲身经历会让他们偏向苏影……打仗除了兵力和武器装备外,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向,要站在正义的一方。季怀安带着苏影出征,以为父报仇的旗号讨伐南王,在舆论上占据了主动地位。但老奸巨猾的苏慎同样颇有手段。在明王军出征之时,南王府正在上演着一场苦情戏。…………苏州城。南王府。全府上下都穿着丧服,散发着浓浓的悲伤。大殿布置成了灵堂,无数条白绫从大殿上垂落下来,随风轻轻飘荡。两具金色的灵柩摆在大殿正上方。苏望舒穿着白色的孝服跪在灵柩前,他脸上挂着泪痕,冰冷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在他的身后跪着十多名苏家小辈。吊唁持续了七天,已经结束,今天已经到了发丧的日子。此时大殿中都是苏家人,哭丧声也渐渐停息……苏慎和苏志走了进来。“望舒,起来吧,该出发了……”苏慎想要将苏望舒扶起来,但苏望舒跪着没动。“大伯,我要季家血债血偿。”苏慎咬牙切齿道:“望舒,你放心,等安葬好护弟,大伯亲自带兵打去扬州,灭了季家,为护弟报仇。”苏慎说着给苏志使了个眼色。苏志将苏望舒搀扶起来:“望舒,先让二哥和三哥入土为安吧!”“家主……”正在这时,一名中年男子冲了进来,男子身高七尺,身披金色战甲,浓眉黑须,额头上有一道浅浅的刀疤。男子独特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他是蒙冲,曾是苏护手下的一名大将。苏护做家主时,苏家有三位大将,分别是侍卫大统领杨天战,左将军蒙冲,右将军严韬。这三人都是苏护的心腹。苏慎自封南王后,罢免了杨天战的职务,将蒙冲调去攻打城池,严韬被降职,也被调派到外地守城。看到蒙冲风尘仆仆地闯进来,苏慎眉头一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家主,二爷……”蒙冲大步流星地走到棺材前,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听到蒙冲还称呼苏护为家主,苏慎更加不爽了。“蒙将军,谁让你回来的”“听说家主遇害,我岂能不回”“身为军中大将,没有军令,擅离职守……来人,将蒙将军拿下。”两名侍卫走过来,一左一右去抓蒙冲的胳膊。蒙冲站起身,虎躯一震,将两名侍卫震得连连后退。苏慎怒斥道:“蒙冲,你好大的胆子。”蒙冲恭敬地一抱拳:“南王,我千里迢迢赶回来,请让我送家主一程,等今日发丧之后,蒙某某愿受罚。”苏慎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