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驸马爷卒(1 / 2)

皇宫,御书房。齐景澄一下朝便来到御书房,将整个御书房砸了个底朝天。今日早朝,缺了近半的大臣,而且早朝无人启奏,即便他开口问,这些大臣的回答也都极其敷衍,这让他很难堪。早朝上,他感觉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他们都该死。”齐皇抓起桌上的砚台狠狠地砸了出去。曹公正好走进来,吓了一跳。“陛下,莫要气伤了龙体。”“曹公公,他们竟敢联合起来跟朕作对,简直是无法无天,看来不杀几个,他们还不知道谁是君,谁是臣……”曹恒犹豫了一下,道:“陛下,老奴刚去了政务司,今日一封奏折都没有收到。”齐皇眉头一锁,沉默了下来。曹恒的话没有让他更加愤怒,反而冷静了下来。齐皇走到书桌边,坐到椅子上,整理着思绪。如今整个朝堂被苏家、司马家掌控,自己扶持的章家为何也跟他们站在了同一战线因为自己寻求的改革,同样会动章家的利益。这些人就是大齐帝国的蛀虫,朕一定要将他们拔除。齐景澄并没有因为这些大臣的联合抵抗而妥协,反而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很明显,这些大臣们对他们的齐皇还不够了解,若是老侯爷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公然与齐皇对抗之事。要想瓦解齐皇的改革之心,只可迂回规劝,绝不能与之对抗。齐皇之所以要改革,并非是因为这些士族门阀贪污腐败,而是觉得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衅。这些人联合起来对抗,想逼齐皇妥协,只会适得其反。“陛下,喝口茶,消消气……”曹恒倒了杯茶,递过来。齐皇接过来喝了一口,问:“季侯爷还有多久到”“根据线报,应该还有三四日左右。”正在这时,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一进御书房便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陛下……”小太监带着哭腔喊着。“何事”齐皇喝问。“刚刚传来消息……驸马爷卒……”齐皇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虽然一脸悲伤,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驸马爷一死,季侯爷只能站到他这边。…………司马府,演武场。一名身材魁伟,样貌粗犷的中年男子张弓搭箭,瞄准着数十丈开外的箭靶。“嗖”的一声,长箭破空而出,正中靶心。他是司马策,乃是兵部侍郎,也是司马家的核心人物。“大人百步穿杨,好箭术……”旁边一名穿着官服的中年人拍马笑道。他是司马策的副官,名叫司马宇,同样是司马家的人。“很久没有活动筋骨,生疏了……”司马策哈哈一笑,将弓箭递给旁边的侍从,问:“驸马爷死了吗”对于驸马季宁,司马策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当年若不是季宁,他便是有机会迎娶长公主,每每想到惊艳动人的长公主,司马策便心痒难忍。“好像还吊着一口气,应该撑不了多久。”司马宇回答后看了眼司马策,心中暗自摇头。司马策性格狂傲,目中无人,如此时刻竟不懂得低调点,迟早要出事。司马策一脸幸灾乐祸地笑问:“你说我是不是该去公主府探望一下驸马爷”“这个,可以去一趟。”司马宇忧心忡忡地回答。正在这时,一名家丁模样的人急匆匆地跑来,禀报道:“大人,刚传来消息,驸马卒……”司马策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死得好……”司马宇皱起眉头。…………尚书府。苏慎得到驸马爷卒的消息,气得破口大骂。“这些混账东西,出手竟如此没有分寸。”苏慎的态度跟司马策完全不同。苏慎城府深,老谋深算,司马策张狂,桀骜不驯,这也代表了南北方的差异。“当时的情况十分混乱……”旁边的护卫解释道。苏慎沉着眉头,一张面瘫脸上露出少有的凝重。如果他能控制,绝对不会让驸马爷死。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让陛下打消变革的念头,维护既得者的利益而已,并不是想造反……现在驸马爷一死,陛下即便妥协,心中也会留下一根刺,一旦有机会,便会收拾自己这些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季侯爷马上就要进京了,以老侯爷的性子,痛失爱子,绝对不会罢休。这件事越闹越大,似乎已经无法收场了。是福是祸,后果难料啊……苏慎揉了揉太阳穴,想了想道:“安排一下,去公主府吊唁。”…………皇帝老儿有很多子女,其中最得宠的便是长公主齐凤娇。齐凤娇从小聪慧过人,长得更是貌美如花,十五岁及笄之时,被齐皇册封为长公主,并赐公主府一座。城南的长公主府宏伟气派,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是京城除了皇宫外数一数二的建筑,不知羡煞了多少皇子皇女。长公主成亲之后,并没有单独修建驸马府,而是获得陛下恩准,就以公主府作为驸马府,赐予两人。不过府邸一直挂着“公主府”的牌匾,并没有更换过来。此时公主府外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朝中官员和家眷,他们都穿着素服前来吊唁,但公主府的大门紧闭着,所有人都被挡在了门外。不停地有人敲门,但公主府内始终没有任何回应。这些人无奈,陆陆续续地来,也陆陆续续地离开。直到傍晚时分,人才走光了。公主府,大堂。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摆放在大堂正中。棺材中躺着一个丰神俊朗的男子,男子穿着华丽的锦袍,梳着精致的发髻,只不过紧闭着双目,早已失去了生机。驸马爷季宁,才高八斗,十七岁状元及第,十九岁便写下了一百多篇诗词,被整理成册,流芳千古。因为其才华横溢,获得长公主青睐。二十一岁迎娶长公主,成为当朝驸马爷。二十六岁,获得陛下重用,被封为尚书省置参知政事,主持朝政改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