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豆皮小说>玄幻魔法>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 第五卷战荆襄英雄声威盛 第三百五十五章 叛军之始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卷战荆襄英雄声威盛 第三百五十五章 叛军之始末(1 / 2)

却说岳飞奉诏讨贼,要前往洞庭湖平定钟相余党杨幺。而此时叛军杨幺叛军势力已经东越岳阳,西至鼎澧,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七州十九县,拥众二十余万,在整个江南地区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谈到杨幺的崛起,便不得不说到钟相。
钟相乃是鼎州武陵人氏,因徽宗皇帝在位之时,专宠神宵派道士,而全国上下亦对神佛之事颇为热衷,但这钟相却不学佛也不学道,反学了被朝廷禁止的摩尼教。说道摩尼教,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若说明教,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此教乃是波斯人摩尼创立,唐朝时传入中国,在唐时先后被唐玄宗和唐武宗下诏敕禁,可以说是民间邪教。
虽然朝廷一直打压摩尼教,但其香火一直未绝,常年在暗中行事,到徽宗时候朝政混乱,民不聊生,于是这摩尼教便有了发展的土壤,而这其中有两个摩尼教首领都对大宋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其一是方腊,而另一个便是这钟相。
这钟相见当时时局混乱,便自称有神通术法,可与天通,“若受其法,则必田蚕兴旺,生理丰富,应有病患,不药自安”。因其长居天子冈,故自号“天大圣”,又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凡入其乡社的百姓,皆要交些钱粮,用于社中之人互助共济。
在大宋的苛捐杂税重压之下,百姓早已是民不聊生,因此钟相这套说法很快便吸引了百姓的目光,于是周围数百里百姓纷纷来投。但极为讽刺的是,百姓将自己积蓄不多的钱粮奉献给钟相之后,反而使其成为一方首富,与其所提的“等贵贱,均贫富”思想大相径庭。
靖康末年,金军大举南侵,围困汴京,钟相借此机会组织数百民兵,由其子钟子昂率队北上勤王,但当钟子昂来到应天府时,正值高宗皇帝即位,于是这数百民兵未上战场便被遣散返乡。
钟子昂回到武陵后,向钟相具述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而敏锐的钟相立即发现,在这中原动荡、时局混乱之时,却正是自己的时机。于是他借机招兵买马,置办盔甲兵器,为叛乱做好准备。
时间去到建炎四年,随着高宗皇帝南逃,无数溃兵四下作乱,沿途劫掠,再加上金军一路追来,所过之处,江南各处官吏无不望风而遁,百姓更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金军南渡之后,各处州县官员纷纷出逃,而钟相则借机占领无人管辖的鼎州,聚焦百姓抗击游兵溃卒,保卫家园,于是受到一方百姓拥戴,手下队伍很快便发展起来。
但乱世之中,这样一支人员庞大,所占地域颇广的人马很快便引起了朝廷关注,于是高宗皇帝下旨命沿江招捉使孔彦舟奉旨平叛,但此人乃是盗贼出身,所过之处,无论郡县,皆受其荼毒。
建炎四年二月,孔彦舟率部进犯澧州,此人面对金军时胆小如鼠,只知一味逃窜,但此时面对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时却挥起手中长刀,南下沿途无恶不作,强掠民女,劫夺士商,甚至杀良冒功之事亦时有发生。
而此时身在鼎州的钟相也感觉到了危机,觉得自己的号召力依然不足,于是自封楚王,改元天载,立其妻尹氏为皇后,长子钟子昂为太子,伪置官署,发布伪诏,号令信徒共赴国难。
由于此时钟相已经经营多年,手下信徒甚众,以洞庭湖为中心,在各处州县里应外合,很快便占据了鼎州、澧州全境和荆南府、峡州、辰州、岳州、潭州的部分郡县,绕洞庭湖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叛军。
钟相叛军自称“爷儿”,在攻占各处州县后便焚烧官府、庙宇、富豪之家,自称要保护“执耒之夫”与“渔樵之人”,并且痛下杀手,当众斩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者等六类人,谓之“行法”。钟相伪诏称大宋的“国典”为邪法,称劫财乃是为了均富,要求信徒病不服药,死不治丧,万事皆以“拜爷”为首。
而这些暴行,无疑令各处州县中的富户、商人为之胆寒,生怕钟相率兵入城对其大开杀戒。于是鼎州众人便盼孔彦舟来救,待得孔彦舟来到之后,便大开城门相迎,并治礼以谢。
谁料孔彦舟方入城池,便被钟相尽起伏兵,将其后军打得损兵折将。而钟相此举,立即激怒了孔彦舟这样的恶鬼,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孔彦舟将开门放其进城的人都当作钟相同党,命人将其一一屠尽。杀光这批人之后,孔彦舟犹未尽兴,于是率大军将城池内外杀个鸡犬不留方才解恨。
随后孔彦舟与钟相数度交锋,互有胜负,一时间陷入僵持之中,而此时孔彦舟生出一条毒计。他先派麾下部分将士投降钟相,诈称“入法”,后又将俘获的士卒用竹签插在他们头发上尽数放回,签上题辞道:“爷若休时我也休,依旧乘舟向东流。”同时命人大造竹筏,做出一番将要顺流离开鼎州的模样。
此时钟相与其相持,以为孔彦舟不想久战,因此中计,谁料孔彦舟趁夜出兵,在内应帮助下很快攻破钟相大寨,将其俘获。随后钟相与其妻尹氏、长子钟子昂皆被处死。至此,轰动江南的钟相叛乱被孔彦舟平息。
但钟相虽死,其手下信徒仍在,官军一去,便复聚而作乱,朝廷先后出兵,将钟相余党慈利县的陈寓信、松滋县的李合戎、澧阳县的英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