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澳大拉西亚在1926年的高速发展,其他国家在1926年的遭遇就没有那么好了。英法这样的国家虽然同样损失惨重,但国内的秩序还是能勉强维持的。特别是英国,虽然损失人口并不是个好消息。但减少了大量失业人口的英国,国内的秩序反而变得更加的稳定,失业率也因此下降了一些。状况丝毫没有得到缓解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德国了。威廉皇储将阿瑟的回复带回德国,也引起了威廉二世的深思。最终,威廉二世决定暂时放弃夺权的计划,等待着德国局势的发展,来判断阿瑟所说的会不会实现。但让威廉二世没想到的是,德国局势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他的预料,也让混乱的德国变得更加混乱。数百万失去工作的德国人让德国的经济直接陷入瘫痪,也让德国人对于帝国政府十分不满,对政府真正的掌控者兴登堡憎恨不已。兴登堡的地位和历史上同时期的地位已经截然不同。在部分不满兴登堡的人的宣传下,兴登堡已经成了一战战败的罪魁祸首。再加上这次在经济危机中的糟糕表现,衰老的兴登堡已经引起了德国国内的普遍不满,军事政府的统治力也越来越弱。本来如果威廉二世站出来重新要求全力,有大概率能够重新成为那个掌控着德意志帝国的强大君主。但这次威廉二世选择沉默之后,德国国内的局势变得混乱不堪,各大党派林立,互相之间喊出了自己的口号。本来就取得了一些支持的希特勒在经济危机中大肆宣传让德国每一户家庭的餐桌上都拥有牛奶和面包的话语,一时间让自己的政党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甚至隐约有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派的趋势。距离下一次的国会选举时间并不遥远,这代表着希特勒和他的政党很有可能通过占据国会大多数席位的方式,来获得组建政府的机会。希特勒的强势崛起让威廉二世也注意到了这个政坛的新人物,并且命令手下对希特勒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得到了希特勒曾经服役于德国军队的消息之后,威廉二世很是满意,并且认为希特勒是可以拉拢的人物。虽然威廉二世对阿瑟所说的话语已经相信了一大半,但这不代表威廉二世在不露面的情况下就不能扶持自己的势力了。有着威廉二世的支持,希特勒的党派也注定能够在选举中取得成功,取代兴登堡成为德国新的总统。其实从德国政府领导人总统的称谓就能够看出,德国的政坛混乱到底有多么彻底了。按照道理来说,君主所控制下的政府领导人一般被称作首相,首相也会向君主服务。但德国政府的领导人名为总统,只向国会负责,君主没有权利命令总统。这就让作为德国皇帝的威廉二世很是尴尬,也是他迟迟不能获得政府权力的真正原因。有着身为容克贵族的兴登堡总统坐镇,威廉二世根本不可能绕过兴登堡获得政府权利,大多数由容克贵族组成的军队也不会支持威廉二世,毕竟他们曾经反叛过威廉二世,让威廉二世掌权他们势必会遭到清算。不过现在,在了解了希特勒的背景之后,威廉二世已经没有重新掌控德国政府的想法了。威廉二世认为阿瑟说的也没错,与其辛辛苦苦的去掌控政府,不如直接扶持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政府统治者,还能让自己置身事外。希特勒做出卓越的贡献之后,他作为德国的皇帝也会获得相应的功劳。但如果希特勒的政绩太差,或者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背负了责任,明面上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也没有任何关系,自然不需要背负相应的责任。德国政坛正在发生的变动阿瑟并不清楚,因为阿瑟目前的目光集中在美国的纷争上。和德国一样,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目前国内也不平静。特别是现在飞机还没有普及,美国还没有建立连接东西海岸的机场。这极大程度的加剧了美国东西海岸交流的成本,也让美国东西两部分并没有那么团结。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地点在东部的纽约,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等并未遭到太大的波及。但接下来的失业人数还是冲击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秩序,大量的失业人口前来加利福尼亚州寻找生存的机会,同时也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寻找出国求生机的机会。美国东西分别和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相邻,而这两个大洋前往的方向分别是澳洲和欧洲。这也代表着美国那群失业人口想要前往澳大拉西亚,就必须得先赶到美国西海岸的港口,才能购买远洋船票前往澳洲。要是在美国东海岸的话,还得绕行巴拿马运河,不仅浪费时间,船票也增加了一大笔花费。更重要的是,澳大拉西亚的移民船只大多数在美国西海岸,毕竟这里距离澳大拉西亚更近,横跨太平洋就可以抵达。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大量的失业人口迅速涌入美国西海岸,这让美国西海岸的经济跟着东海岸一起崩溃,西海岸的各州对于东海岸各州自然也就诞生了更多的不满。美国各州以加利福尼亚州为首,要求东部各州控制失业人口,减少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