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2章 南天门(2 / 4)

一半的时间都是因为燃油加注,总体来说工作量和维护一架波音747差不多。

我刚刚是认真的,新远不但在向太空转移产业和研发中心,也有转移管理中心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

林炬保持住了风轻云淡的表情,给了马斯克一点小小的新远震撼。

结果也如他所料,马斯克相信林炬没有在吹牛,并仔细思考准备一艘龙飞船要多久,最后才伸出了自己的大拇指。

“好吧,林,我想要看看是怎样的工厂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乘坐近三倍音速客机的感觉确实不同凡响,在这个速度下下方大地移动的速度已经极为明显,时不时就能感受到明显的g值变化。

飞行员素质的林炬早已习惯,不过快五十岁的老马显然仍需适应。

但他下飞机后的第一句话依然是“一定要给我来一架”。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新远的制造基地,立刻抓住机会到处扫视,不过在跑道周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林炬则和迎接队伍里的叶长思互相对眼神,确认保密措施到位。

基地里的安保机器人暂时都撤掉了,“黑石”也转移到了星环研究中心进行,并不会有什么特别风险。

带老马来这里有一定的兴起成分,但同样也是带有目的的。

带他参观的第一站,当然就是新远最值得骄傲的全自动化无人工厂。

充满各种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的厂房是极为吵闹的,即使做了隔音设施也无法避免,一般而言工人都需要耳塞才能正常工作。

马斯克在进去之前就听到了各类机械运转的声音,已经浮现出了大量工人有序工作的画面,但实际情况让他大开眼界:

这是火箭壳体的加工工厂,正在制造的部件体积相当恐怖,马斯克目测只有新远四号能与之对的上。

18米直径的超大壳体不可能一次整体成形,但即使拆分也几乎占据了厂房的所有高度,龙门吊抓着它们时离地只有寥寥几米。

和普通流水线不同,火箭、飞机因为零部件体积很难做到,并且产量不稳定,需求数量较少,所以工位较为集中,大部分时候是加工设备围着部件转,能够灵活调整生产速度,人工参与环节较多。

但在这座火箭壳体加工车间,马斯克放眼望去硬是没有看到一个走动的人类,连一名工程师都没有,甚至参观的一行人只能在玻璃廊道里走动,和加工区域分离。

正在工作的各类机械中掺杂着大量机械手,井然有序的完成着每一道工序。

“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火箭壳体不需要如此严格的防护措施。”

马斯克指着头顶的玻璃,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疑问。

叶长思:“为了质量稳定,无人化工厂需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微小的浮尘也是有影响的,这座工厂采取的是精密电子器件加工的净度标准。”

马斯克:“但这是机械加工,到处都是废料、金属屑、冷却液残留。”

叶长思:“如果你注意一些,就能看得到每一个方面都有专业的清理设备在应对。”

马斯克看过去,果然发现了地板上好几个飞速移动的方形小盒子,像是扫地机器人一样在工件移动过的地上清洁着。

还有大量不认识的辅助设备,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成体系且规模应用的小型机器解决了人工最后存在的必要性,始终让生产环境保持着最佳状态。

叶长思:“机器设备并不是很重要,我更愿意展示我们的ogas系统,正在生产的是长征十八号的壳体,一周前生产它的命令从中央计算机发出,然后再由计算机发出采购指令,监督物流到位并开始安排各部分生产工作。

从铝料到成品壳体被放在我们的仓库中,只要进入新远,就不需要人类的参与。”

“如果需要修改工艺呢?”

“那我们就通过计算机调整设备,人类能做到的,机器也能。”

马斯克:“生产这枚火箭要多久?”

叶长思:“第二枚长征十八号预计11月15日发射,向火星送去200吨质量的补给,其中一半是液氢燃料。”

从新远起运到发射至少25天,那也就是从零开始,生产一枚超巨型火箭只需要50天。

星舰的交付速度比这个低,但那是多条产线同时工作的结果,例如t34坦克的总工时是1万小时,但并不意味着实际交付一台需要等416天。

长征十八号这样的巨物肯定是1枚1枚生产,大部分零件都是从零开始,那也就是说长征十八号的工时低到可怕,或者生产效率高得惊人。

无人工厂只要没有故障,就能不眠不休地持续运转,再加上机械效率本就高,这才造就了新远短时间创造巨大产量的奇迹。

在马斯克呆住心中飞速计算的同时,林炬抓住机会继续说道:

“oga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