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新计划(1 / 2)

陈均委婉地表示了这个想法,林炬表示完全理解。

就是想少花钱装大b嘛。

这个简单,把已经是四手的新远一号乙一级火箭刷个涂装,装上新的二级火箭,随便发射個小玩意就行。

价格也便宜,只要回收成功,付出的成本不到500万,报价000万呗。

这个价格完全在陈均的可接受范围内,000万买一发火箭,就当宣发投入,简直太便宜了。

双方一拍即合,以新远一号乙的产能一个月就能交货,可以在过年前发射,也算给集团高层冲冲喜。

简单敲定合作,但林炬没送客,陈均也不急着走。

后者是想多看看新远航天,了解民营航天的运转。

林炬则想着怎么继续从南方汽车兜里掏钱。

现在的南方汽车牛啊,有销量有技术,有资金有人脉。

要是让他们购买新远的bms,以后再加入到智能驾驶计划里,又能承担研究资金还不用担心打开市场。

抽半天时间陪陈均在不敏感区域瞎溜达了一圈,后者看着各种新奇的东西不断赞叹。

林炬假装不经意地说道:

“现在国家好像在推广新能源汽车,南方汽车应该也有做吧。”

“有,但是现在不是时候。”陈均看起来兴致缺缺:

“现在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技术都不成熟,你看到那些吹牛皮的了都是在骗补贴的,生产几十辆车就联合经销商伪造几万辆的交易,随便拿个七八亿的补贴到手。

真正做技术的没有,我们在研究,技术方面的人说了,电动汽车是个新的标准体系,现在还不如琢磨琢磨混动。”

陈均可能是比较高兴,给林炬讲了好几个现在行业内骗保骗补贴的例子,行内厂家一看就有猫腻,但神奇的是这些漏洞百出的操作还真就成功了。

林炬也是第一次了解到这么多隐秘,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

比亚蒂和苧德两家的电池技术还没有后来的性能,市场上也没有成熟的bms系统,新能源汽车还处在生长期。

虽然陈均表示很多方面都不是时候,但实际上最大的问题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问题,以及后世倚仗的智能驾驶。

解决这两个问题,新能源汽车依然会不可阻挡地侵占传统市场份额。

而且现在入场还有先发优势,等到几年后群魔乱舞的时代,尤其是一众互联网公司带资本下场,电车技术进步飞快,传统厂商追赶起来都费力。

但现在林炬先把这些压在心里,他要等新远的bms有了成果才好谈合作,现在先笼络关系。

潜在合作伙伴+。

……

从月末到整个2月,在外界眼中新远总算消停下来了,再没有什么大新闻。

唯一对外披露的发射还没开始,新远购买了一艘拖船改成海上起降平台,现在才赶往南海准备进行海上火箭回收测试。

但事实上,这段时间新远宇航内部忙得飞起。

研发部正在一一梳理得到的系统技术,调整为具体的项目,修改火箭构型。

除此之外又要扩招00名员工,并且用升级卡对有潜力的进行技能提升。

由于到手了一大把新技术,为h航天飞机准备的火箭新远二号基本上被推翻重来。

新的参数如下:

全箭直径6米,高度75米,采用二级火箭设计。

一级将安装7台22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外圈6台,中心台,地面推力540吨,二级安装一台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45吨,并且一级将设计为可回收。

甲烷发动机系列以m开头,主打低成本,m220是在系统的300吨级分级燃烧液氧甲烷发动机上简化而来,降低了重量和体积,使之能把7台塞进6米直径的箭体。

之所以选择甲烷机而不是煤油机,则是因为分级燃烧大推力甲烷机比k系列全流量煤油机技术更简单,生产更快。

研究院决定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研发,不可谓信心不足。

新远二号预计可回收次数将达到三十次,五次复用后每次发射成本将是一次性发射的30%,仅仅需要.3亿,平均每公斤的发射成本不到4000元。

即使算上测控、转运等费用,也不会超过4200元。

而且这其中最大的成本是那台二级的氢氧火箭发动机,氢氧发动机和液氢燃料是真的贵。

新远三号则被改成了巨型火箭:

一级直径米,二、三级直径也为米,高度6米,采用三级火箭设计。

一级安装9台3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从外圈向内以2+6+的布局摆放,二级安装四台24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h240,地面总推力73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70吨,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